摘要:毕竟,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谁也不想自己每天吃进嘴里的酱油存在健康隐患。
最近,食品圈的千禾酱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
事情的起因颇具戏剧性,某自媒体发布了一则送检千禾酱油的视频。
瞬间引爆网络,播放量短短时间内就突破8000万。
把千禾酱油一下子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视频中,千禾酱油被检测出一些指标情况,这让广大消费者们瞬间炸开了锅。
毕竟,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谁也不想自己每天吃进嘴里的酱油存在健康隐患。
于是,各种质疑声、担忧声铺天盖地而来。
有人怀疑千禾酱油“零添加”宣传的真实性,认为“千禾0”只是个商标,并非真的零添加,指责千禾故意误导消费者。
还有人对检测出的重金属含量忧心忡忡,担心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致癌、致突变等说法甚嚣尘上 。
3月23日凌晨3点,市场监管局的突击车灯划破了千禾味业厂区的夜空。
一场“24小时闪电战”就此打响。
在社交平台上,千禾酱油送检事件持续发酵48小时后,市场监管局以雷霆行动给出了答案。
他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展开了一系列严谨且全面的检测工作。
结果令人振奋:所有抽检产品均符合企业标示的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
从关键数据来看,GB/T 18186要求酱油氨基酸态氮≥0.4g/100ml。
而抽检的千禾酱油实测值达到0.8 - 1.2g/100ml,远超标准线,这意味着千禾酱油的品质过硬,酿造工艺到位。
同时,重金属检测项全部低于国标限值50%以上 。
说明大家担心的重金属超标问题根本不存在,千禾酱油在安全性上也是完全有保障的。
其实,千禾味业在此前也对“镉”问题做出过回应。
他们表示,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
根据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其使用的大豆、小麦、食用盐等原料的镉含量均符合标准限值,且现行国标未对酱油成品镉含量设限 。
而且,“千禾0”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有严格的生产要求。
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 。
但在当时,这些回应似乎被质疑声淹没,没能得到足够的关注。
这次市场监管局的抽检结果。
无疑是给千禾酱油正了名,让那些毫无根据的质疑声不攻自破。
但我们也不禁要反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为什么一个自媒体的送检视频就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我们在获取信息时,是否应该更加理性,等待权威的检测结果,而不是盲目跟风、轻易质疑呢?
同时,这场检测风波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商业暗战。
资深快消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暴露了食品行业新的商战套路——自媒体送检加上流量围剿,某竞品同期搜索量暴涨47%。
更可疑的是,那个涉事自媒体账号在事情闹大之后,马上就把检测视频删了,一查,它注册公司居然和某调味品代工厂存在股权关联 。
市场监管总局也及时表态,将建立“恶意送检黑名单制度”,整治这些操纵舆论的行为,这也给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竞争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这场千禾酱油检测风波,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中国企业过硬的产品质量。
也让我们看到了流量时代有些商业行为的无底线。
食品安全是关乎每一个人身体健康的大事,它不该成为某些人炒作、玩流量、进行商业竞争的筹码,而应该是所有从业者都必须坚守的底线。
GB/T 18186标准守护着我们的餐桌安全,我们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被虚假信息误导。
来源:成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