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了大半辈子的50万积蓄,全部捐了!八旬夫妻说“这不是一时冲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0:40 2

摘要:12天前,李启龙将夫妻俩存了大半辈子的50万元现金和200余册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全部捐给了母校株洲市第二中学。

清晨的菜市场里,

两位老人挎着褪色的布兜,

为省几毛钱辗转多个摊位;

回家后,

他们坐在陈旧的沙发上,

共读《共产党宣言》,

泛黄的书页间写满批注。

这看似普通的日常,

正是89岁的退休教师

李启龙与妻子易凤兰的

真实生活。

李启龙与妻子易凤兰

3月23日,记者得知

一个震撼消息——

12天前,李启龙将夫妻俩存了大半辈子的50万元现金和200余册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籍,全部捐给了母校株洲市第二中学。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我多年以来的心愿。"李启龙反复强调。

01 为何要捐出

毕生积蓄?

1950年代考入湖南师范大学,1961年扎根株洲二中任教36年,李启龙在讲台上播撒红色信仰。他发现政治与自然科学知识可以相融,用"童第周放弃高薪回国"等故事激励学生,让红色教育"活"在课堂。

2020年退休后,李启龙看到网络上有人污蔑革命烈士,决心"趁身体硬朗,把积蓄捐给学校"。他与妻子约定:“省吃俭用存钱,把退休日子过得朴素些”。

每天逛菜场挑便宜菜,旧衣不破不换;坚持绿色出行,从不打车;收集废旧报纸、书本变卖换钱……

妻子易凤兰起初不理解:“本来存款就不多,留着安享晚年不好吗?”

李启龙笑着回应:“我们不是捐给学校,是捐给青年学子!要让他们寻求真理,树立共产主义远大抱负!”

最终,老两口用5年时间攒下50万元,并捐给了学校。

株洲二中表示,将用这笔钱启动"青马工程",围绕"毛泽东在株洲"革命实践主线,带领青少年在红色实践中厚植信仰,成长为"理论扎实、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02 一本《雷锋日记》

背后的家风传承

在李启龙家中,最珍贵的"传家宝"不是金银,而是一本《雷锋日记》。

1976年儿子生日时,李启龙写下赠言:“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餐桌上的"红色课堂":每年7月1日,全家人聚在餐桌旁,翻开《雷锋日记》,听李启龙讲述榜样故事。他说:“教师要做’燃灯者’,自己心中必须先有盏明灯。”

李启龙用行动传递精神:长期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获得的奖学金全部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将报纸上刊登的"好人好事"剪辑留存,教育后代。

李启龙的儿子继承父亲的教育理想,成为教师;孙辈中走出两位博士;全家始终践行"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信念。

从三尺讲台到退休生活,李启龙夫妇始终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

教学中:将红色精神融入自然科学课堂,用故事点燃学生理想。

生活中:省吃俭用5年攒出50万善款,却坚持住在老房子里。

精神上:用《雷锋日记》教育后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爱看书,每天都停不下来。”李启龙说,读书改变了他和家人的命运,他也要“尽己所能,奉献一生”。

50万元现金、

200本经典、

一本《雷锋日记》……

这些数字背后,

是两位老人

用半生坚守的信仰,

更是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谱系的

生动注脚。

他们或许清贫,

但精神世界无比富足;

他们年过八旬,

却始终以"永不退休"的姿态,

为新时代青年点亮信仰之光。

“这才是真正的精神富豪!”

“老一辈的信仰,

让年轻一代热泪盈眶。”

“家风传承比物质遗产更珍贵。”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实习生 谭如意 通讯员 孙晓静

编辑:彭敏

二审:艾沐

三审:欧阳灵溪

来源:湘妹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