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挖掘展示达茂北疆文化丰富内涵,达茂旗委宣传部、统战部、文联、政协提案文史委联合启动“我的达茂情缘”全国征文,征稿启事在“英雄达茂”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短短十余天的时间,我
为全面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挖掘展示达茂北疆文化丰富内涵,达茂旗委宣传部、统战部、文联、政协提案文史委联合启动“我的达茂情缘”全国征文,征稿启事在“英雄达茂”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短短十余天的时间,我们就收到上百篇稿件,作者遍布内蒙古、山东、广东、江苏、湖北、甘肃、山西等全国各地。在正式入选名单公布之前,我们精选部分优秀来稿,在“英雄达茂”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集中展播,敬请关注转发。
杨丽英
杨丽英,达茂旗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鹿鸣》《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等媒体发表作品。
我出生在一个羊肠小道从沟底盘旋到沟顶的村子,庄稼地像手揪的面片,随意地散落在沟里相对平整的山坡,大的不超一亩,小的只有两三平米,从沟顶往下看,活脱脱一床布头拼接的百家被。地少人多,打的粮食不够吃,三岁那年,从未出过远门的父母带着年幼的我和全部家当——一个黄色手提包,一路上火车转汽车来到了草原小镇达茂旗。
童年的我像草原上的羔羊,大把的时间在山坡、小河、草原上闲逛寻宝:又黑又亮的羊粪球、顶着土包的白蘑菇、酸酸甜甜的奶瓜瓜、摇曳的马兰花、鲜味扑鼻的扎蒙蒙花、滑溜溜的小鱼、成群的蝌蚪、岸边绿油油的野菜、草坡上的干牛粪、树上的鸟蛋……草原的山是舒缓的,风是凉爽的,天空总是蓝得纯粹且高远,洁白的云朵与天边的羊儿融为一体,像刚做好的棉花糖。我们三五个小伙伴常常好奇:山那边的那边是什么呢?周末,大人们开三轮车去拾牛粪,孩子们乘机去寻找新“宝贝”。辽阔的草原怀抱着连绵的山,偶尔的山石林立和孤独的老榆树恰到好处地作了点缀,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走累了,我们就躺在平整的大石头上仰面朝天、四仰八叉地谈天说地,风温柔地穿过发丝,鸟儿振翅从头顶飞过,偶尔还可以看到盘旋的鹰和四处逃窜的野兔。突然,一个细心的伙伴在石头上发现了个像小羊的图案,还有一些奇怪的圈圈点点和看不懂的图案,这难道是外星人留下的神秘符号吗?
日子裹着草香,我和小伙伴们游走在山坡上的各个角落,用很多时间去寻找更多的石头画,胡编乱造出诸如“小羊找妈妈”“小马看星星”等名儿来。我们暗地里把这些神秘的画儿认定为外星人的杰作,幻想着有一天会有发光的飞碟载着叽里呱啦的外星人在这里降落。后来又觉得这石头画的是背着干粮袋、挥着鞭子的羊倌刻的,时常看到他们脸上盖着破旧的草帽,或在石头背风处,或在向阳坡上,悠闲的打着盹儿,羊群散落在四处自由的吃草、撒欢儿,要知道,他们都有一把拾粪的铁叉子。到处寻找石头画,用粉笔头让岩画上的人长出头发、穿上衣服,给空旷的地方画上花花草草、蓝天、白云,然后编出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故事,这种自编自创的乐趣充满了童年的记忆。
岩画是有生命的。七月的草原是流淌的绿色颜料,深深浅浅、绵延无边。车子在空旷的路上前行,爬上圆润的山坡,转到山的另一边,一排排白色的风车驻扎在起伏的山坡上,挥舞着巨人的手臂,仿佛童话里转出彩虹和泡泡的棒棒糖。平缓的山坡上有一道“龙脊”,这里似乎经历过一次激烈的碰撞,被挤压出来的石头顺着山势堆砌成错落有致的石墙,时而排列紧密、时而温顺匍匐,给这线条温润的山增添了不少神秘感。每当手指抚过粗糙的石面,岩画上的线条便丰满、灵动起来,伴随着那古老的吟唱和围猎时的呼喊,纷纷从石头上浮了出来,与游荡的云影、雄鹰划过的弧线连成同一部诗歌:牧人赶着羊群,一只黑色的牧羊犬时不时跑到边上把偏离队伍的牲畜赶回队伍中。远处,健壮的牧民牵着一匹棕红色的烈马,慢慢地踱着步,忽地跃上马背,两腿紧紧夹着马肚子,手中的缰绳张驰有度,时而策马扬鞭,时而匍匐马背,任由马儿前蹄腾空、暴躁旋转、长空嘶鸣,腾起的尘埃淹没了天边的晚霞。驯马人黝黑的脸庞上眉头紧锁、鹰一样的眼睛炯炯有神,两只大手抓住缰绳紧紧压在马背上,控制着性情暴躁、不服管教的马儿。终于,马在这场较量中渐渐平息下来,轻快的步伐腾出一团团云朵。再远处,夕阳拉开一张褚红色的大幕布,牵马的勇士赶走野狼、迁徙的人群驾车行驶、手舞足蹈的巫师祈求福祉……不断变化的影子乘着暮色凝成粗犷的线条,镶嵌在岩石上。这些凿刻在岩石上的线条,是时间的脚印,是光阴沉淀下来的影子,是草原交给时间的信物。
曾经外出学习,在博物馆时看到了展陈的草原岩画,灯光下的它们像干巴的标本,虽然图案清晰,讲解细致,却始终听不见石缝里风的诉说,看不见清晨的露水和牧归时扬起的尘土, 它们仿佛早已是老照片,再也找不到那种呼之欲出的对话情境,捕捉不到它鲜活的气息。或许,岩画是活在风里的,尽管风雨侵蚀,使很多图案斑驳模糊,但它们依然顽强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的解读和探寻。
我尝试着用看记录片、读诗、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去读岩画,渴望获得心灵放逐和精神丰沛之外的启迪。想我一个曾经的外乡游客,从那个弯弯绕绕的村子来到这辽阔的草原小镇,从陌生到熟悉到融入,情感与生命在时间里慢慢长出连接血脉的脐带。他乡已是家乡,它承载着我生命中深刻的印记与情感,我把这跋山涉水的相遇和不离不弃的相守归结于上天赐予的缘分,不然我怎会像一粒乘风而来的种子扎根草原?迷茫、困惑、孤独的时候就与散落在草原上的岩画对白,听它们用苍老的声音不知疲倦地讲述着穿越时空的故事,看岁月怎样走过漫长而崎岖的路。
石头会老去,但刻在石头上的光阴永远年轻。在岩画的光阴里,人生不过一粒微尘,但我们依然可以丰富而辽阔、坚韧而豁达地走过。
来源:达茂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