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球存储解决方案领导者铠侠(Kioxia)正式推出了一款面向数据中心的超大容量SSD——LC9系列SSD。这款产品凭借惊艳的122.88TB超大容量和顶尖性能,刷新了业界对高性能固态硬盘的标准,成为AI时代存储技术的一个新的选择。
近日,全球存储解决方案领导者铠侠(Kioxia)正式推出了一款面向数据中心的超大容量SSD——LC9系列SSD。这款产品凭借惊艳的122.88TB超大容量和顶尖性能,刷新了业界对高性能固态硬盘的标准,成为AI时代存储技术的一个新的选择。
铠侠 LC9 SSD
铠侠LC9是其首款搭载第八代BiCS 8(218层堆叠)2Tb QLC NAND闪存的SSD产品。得益于先进的3D闪存技术,每颗芯片封装了16个Die,单颗容量高达4TB,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毫米23Gb以上,相比上一代提升了50%。这款SSD采用2.5英寸U.2/U.3外形规格,支持PCIe 5.0和NVMe 2.0协议,提供单端口x4或双端口x2配置,顺序读取速度高达12GB/s,接近PCIe 5.0接口的理论极限,顺序写入速度则为3GB/s。
相比之下,2024年11月Solidigm推出的D5-P5336系列SSD同样达到122.88TB容量,但采用192层QLC闪存和PCIe 4.0接口,读取速度仅为7GB/s左右。铠侠LC9在容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PCIe 5.0实现了性能翻倍,展现了其技术领先性。
铠侠表示,LC9系列专为生成式AI应用打造,能够应对AI训练、推理及检索增强生成(RAG)等场景对存储容量的爆炸式需求。当前,大规模AI模型如大型语言模型(LLM)动辄需要数百TB甚至PB级存储,而传统硬盘(HDD)在性能和密度上已难以满足要求。LC9的出现,不仅将SSD容量推至122.88TB,还提供远超HDD的性能:顺序读取速度提升40倍,随机读取性能提升8500倍,完美适配读取密集型负载。
耐久度方面,LC9提供0.3 DWPD(每日全盘写入次数),以122.88TB容量计算,每天可承受约37TB的写入量,相当于每小时1.5TB,足以支撑5年使用周期。相比之下,传统3.5英寸HDD最大容量目前仅为26TB左右,且写入性能远不及SSD。铠侠LC9无疑为AI数据湖和混合云系统提供了更高密度、更低功耗的存储选择。
专为AI应用设计
LC9的目标市场聚焦于需要大容量、高读取速度和中等写入耐久度的企业级应用。铠侠美国公司高级副总裁Neville Ichhaporia表示:“AI工作负载正在推动存储技术革新,LC9能够加速大规模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显著提升数据访问效率。”其双端口设计还支持高可用性部署,适用于多云环境下的分布式存储架构。
根据业内数据,2025年全球SSD市场中PCIe接口占比预计将超过70%,而到2026年,PCIe 5.0 SSD有望占据主导地位。铠侠LC9的发布恰逢其时,不仅填补了超大容量SSD的市场空白,还通过QLC技术优化了单位存储成本。据悉,相比传统HDD,LC9在服务器总成本(TCO)优化上具有明显优势,可减少约17%的硬件浪费,并降低电力和占地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122.88TB并非铠侠独创。Solidigm已于2024年率先推出同等容量产品,而三星和西部数据(SanDisk)也在规划类似规格的SSD。不过,铠侠LC9凭借PCIe 5.0和BiCS 8技术的组合,在性能和密度上占据先机。此外,铠侠还在2025年3月19日的GTC25展会上展示了LC9的现场演示,搭配其AiSAQ™软件,进一步提升了AI存储的智能化管理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NAND闪存堆叠层数从96层提升至218层,SSD存储密度已超过HDD约10倍,预计2026年差距将拉大至16倍。铠侠作为NAND闪存的发明者,此次LC9的推出不仅巩固了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地位,也为AI驱动的存储未来指明了方向。
从122.88TB的超大容量到12GB/s的极致读取速度,铠侠LC9系列SSD无疑是2025年存储领域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满足了AI时代对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还以高性能和低成本推动了行业变革。你认为这款“存储怪兽”会如何改变我们的数字生活?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