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邵玉娟作为被告方代理律师,代理的这起民事诉讼源于一起故意伤害案。2023 年 3 月 15 日,被告人梁永超与被害人赵德旺因纠纷发生冲突,致使赵德旺肋骨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一级。2024 年 6 月,杞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梁永超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梁永超不服上诉,
2025 年 3 月 13 日上午,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民法院付集法庭内,一场原本普通的民事诉讼开庭前,却爆发了激烈冲突,将女律师邵玉娟卷入了一场风波之中。
邵玉娟作为被告方代理律师,代理的这起民事诉讼源于一起故意伤害案。2023 年 3 月 15 日,被告人梁永超与被害人赵德旺因纠纷发生冲突,致使赵德旺肋骨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一级。2024 年 6 月,杞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梁永超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梁永超不服上诉,开封市中院维持原判 。在故意伤害案审理期间,赵德旺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是在 2024 年 12 月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两万元,并于 2025 年 1 月 26 日申请增加诉讼金额。
当日上午 8 点 50 分,邵玉娟抵达法庭,临近 9 点进入法庭时,法官还未到庭,庭内有一名书记员、原告方代理律师以及她代理的被告方亲属。邵玉娟向书记员提出复制三级鉴定意见的请求,她表示此前未收到通知,当事人不知晓鉴定情况,所以未能复制。但书记员却以 “之前已复制过” 为由拒绝了她。邵玉娟要求见庭长进行沟通,同样遭到拒绝。
担心书记员之后否认不允许复制的事实,邵玉娟掏出手机试图录像取证。就在这时,三名法警进入法庭,该案主审法官也现身法庭。法警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违反规定的,法院可以暂扣其使用的设备及存储介质,删除内容。但邵玉娟坚称当时庭审还未开始,自己没有违反法庭纪律 。
双方各执一词,矛盾迅速激化。法警上前抢夺邵玉娟的手机,并使用手铐将她 “背铐”,从法庭带离。在这一过程中,法警的行为较为粗暴,对她有摁地、拖拽等动作,导致邵玉娟出现全身多处疼痛、头晕、牙齿疼痛伴随松动等症状。邵玉娟所代理的被告方亲属梁良目睹了事发经过,随后选择报警。警方抵达现场后,查看了监控录像,之后邵玉娟被送往医院。
当天,邵玉娟在医院中便将自己的遭遇详细地发布在了社交平台上,还附上了自己受伤的照片以及相关的诊断证明,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女律师法庭前被背铐” 这一话题很快就登上了热搜,阅读量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千万。
众多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对法警的粗暴行为表示愤怒,指责他们滥用职权,认为法警在法庭上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让人们对司法系统产生了信任危机。“法庭本应是最讲法律和秩序的地方,法警却如此粗暴对待律师,这简直是知法犯法!” 一位网友愤怒地留言道。也有人对邵玉娟的遭遇表示同情,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还邵玉娟一个公道,保障律师的合法权益。“律师也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们在法庭上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另一位网友留言说。
各大媒体也迅速介入报道,南方周末、极目新闻等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追踪报道,通过采访邵玉娟、相关当事人以及法院工作人员,还原事件的真相。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
律师同行们也纷纷站出来声援邵玉娟,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律师论坛等渠道表达对邵玉娟的支持和对法警行为的谴责。有的律师发表公开信,呼吁司法机关重视律师的执业权利,保障律师在法庭上的人身安全和正常执业;有的律师则组织线下的声援活动,要求相关部门对涉事法警和书记员进行严肃处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也对此事表示关注,要求河南省律师协会依法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
就在网友们热切关注事件的后续进展,期待邵玉娟能进一步披露更多细节,或者相关部门能给出一个详细的调查结果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邵玉娟悄悄删除了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所有与此次事件相关的动态,仿佛想要将这起风波从互联网上彻底抹去。
这一行为瞬间引发了新一轮的猜测和热议。有人认为,邵玉娟可能是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毕竟,这起事件涉及到法院工作人员,背后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人情网络。相关人员或许通过各种渠道向邵玉娟施压,让她选择息事宁人,删除动态,以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化,给相关方面带来更多的麻烦。就像李圣律师在 “错换人生” 案件中,也曾因遭受各方面压力,被怀疑是在相关方的要求下删除了与案件相关的视频 。
也有人猜测,邵玉娟此举可能是出于对后续案件审理的考虑。她作为一名律师,深知案件的审理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中立的环境。如果自己持续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可能会引发舆论对案件的过度关注,从而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断和案件的公正审理。她希望通过删除动态,让案件回归到正常的司法程序中,避免舆论干扰司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邵玉娟可能是出于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担忧。律师行业是一个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和职业声誉的行业,如果因为这起事件与法院等司法机关产生过于激烈的冲突,可能会对她今后的执业产生不利影响。她担心自己会被贴上 “刺头” 的标签,在未来的案件代理中遭遇各种阻碍,所以选择以删除动态的方式来缓和与相关方的关系 。
在舆论的持续压力下,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处理措施。3 月 14 日上午,杞县人民法院院长窦战勇亲自前往医院,向邵玉娟诚恳道歉,表达了法院对于此次事件的重视和歉意。同时,涉事的法警和书记员被宣布停职,接受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这一处理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法院对事件的严肃态度,试图平息公众的愤怒 。
郑州市律师协会也迅速启动了维权程序,积极为邵玉娟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律协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依法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律师的支持和认可,他们希望律协能够通过此次事件,推动司法机关更加重视律师的执业权利,改善律师的执业环境 。
然而,这些处理措施并没有完全消除公众的疑虑。有人认为,仅仅停职涉事人员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的处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担心,这起事件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法院内部管理混乱、法警执法不规范、对律师执业权利的漠视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类似的事件可能还会再次发生。就像 2016 年广西律师吴良述因拒绝法警检查手机遭撕衣羞辱事件,虽然最终法院院长公开道歉并处分涉事人员,但类似的冲突在其他地方仍时有发生 。
还有人对事件的调查过程表示担忧,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介入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公众期待能够看到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了解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原因,以及相关部门将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冲突事件,它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法治的角度来看,法庭作为司法的重要场所,本应是最讲法律和秩序的地方,但这起事件却暴露出法庭执法程序的不规范和随意性。法警在执法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对邵玉娟律师的正常执业行为进行了过度干预,这无疑是对法治精神的一种践踏。
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在司法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然而,在这起事件中,邵玉娟律师的合法权益却遭到了侵犯,这不仅影响了她个人的执业活动,也对整个律师群体的执业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律师的执业权利得不到保障,那么他们就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进而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 。
司法机关应该深刻反思自身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 “法庭纪律” 与 “律师执业权利” 的边界,避免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建立健全透明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记录仪及监控录像的完整留存,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还原事实真相,为公正处理提供依据。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法律规定,做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 。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司法公正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公众应该增强法治意识,尊重法律和司法权威,同时也要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推动司法机关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司法公正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公正、透明、可信的司法体系,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
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付集法庭发生的这起女律师邵玉娟被背铐带走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从事件的爆发,到舆论的哗然,再到动态删除后的猜测以及初步的处理结果,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都紧紧牵动着公众的心。
这起事件是对法治尊严的挑战,是对律师执业权利的侵犯,更是对司法公信力的一次严重冲击。它提醒着我们,法治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我们不能让这样的事件仅仅成为一个热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遗忘,而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推动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深入调查事件的真相,不仅仅是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更要从制度层面查找问题,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明确法庭执法的程序和标准,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司法机关、律师以及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增强法治意识,尊重法律和司法权威,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法治的保障下,享受到公平与正义的阳光。
来源:小董小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