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事能不能看淡?咱们谁不是在忙碌中偶尔发一声苦,夜深时心里揣着点儿遗憾,像苏轼那般仰望月亮,轻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可你要说人能彻底看开,那也是谎。梦归梦,人还得照常清醒着活下去——我们总得揪着点什么,不然怎么熬日子?
世事能不能看淡?咱们谁不是在忙碌中偶尔发一声苦,夜深时心里揣着点儿遗憾,像苏轼那般仰望月亮,轻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可你要说人能彻底看开,那也是谎。梦归梦,人还得照常清醒着活下去——我们总得揪着点什么,不然怎么熬日子?
说到底,人活着总得有个盼头。有人把希望寄托在身边人身上,有人靠宗教去撑住难熬的时光,还有人用柴米油盐、房和车来装点自己的信念。谁都离不开点明亮东西照着心里,不管叫它信仰也罢,叫念想也罢。年头久了,这盏心灯反倒越磨越亮,不知不觉就成了你此生的底色。
你要问吴其轺这一辈子,信仰算什么?我倒愿意跟你慢慢讲,这老人家是怎么把一颗赤诚的心,磕磕绊绊又坚硬地走到了头。
吴其轺生在1918年——好嘛,赶上个天翻地覆的年代。南方一个不大不小的家里,父亲吴銮仕说是乡绅,可架势完全没有,反倒爱琢磨长远事,还特别讲孩子教育。小时候的吴其轺,常听父亲唠叨什么“爱家守国”,不是空话。家里有点闲钱,老父亲硬是把子女全送去读书。倒是吴其轺自己,从小就懂事,书卷不离手,心里还埋下一颗种子——“我长大要做老师!”小伙子愿望够朴实。
1936年,吴其轺在青岛师范上学,想着毕业就能拿到教鞭。可命运哪会按你的剧本走?那阵子日本兵欺到东北,国人个个焦灼如火。一纸黄埔军校招生告示贴在街头,吴其轺心里那点热血一下全烧了起来。“爹,我只想为国杀敌!”等不及父亲回信,他咬咬牙,退了学,转身进了军校。
这一刻你说他不后悔吗?谁知道呢。但我猜你也是二十出头时,有过烧心的选择,说放手就放手,哪顾长远。吴其轺从此入了军人行当,把书本丢在一边,拿起枪。笔能写人心,枪却能护山河,他想的,大抵如此。
年轻人就是上手快。他在军校里学得很卖力,没多久就转进了空军系。有的人说,军校里才像家——可能他就是。飞机成了新战场,天上的风让他一米一米地飞向未来。毕业后,他编入第五大队,那一年是1941年。
可惜你好不容易熬出来,现实却是“中国空军最穷困的时候”。物资断供,援助中断,人手、设备都缺得可怜。日本鬼子瞅准机会,每次进攻都狠,炸天、炸地、炸人心。你以为当时的中国有多少能飞的飞机?其实多数不过训练机,拿来对付日军作战机简直是纸糊的盾。吴其轺和战友硬着头皮上,最后还是被击落,飞机扎进了水里,身上砸出一身伤。日军还不放过,又是一阵炮弹轰下来。
命硬。他靠着那堆机壳撑过一劫,熬过伤病,也没忘初衷。养好身子,重新回到队伍——你想,这条命要是换个脆点儿的,哪还有后来的故事?
换句话说,什么叫人生低谷?吴其轺跌进去了,却又拽着信仰爬了回来。后来他进入飞虎队,两年左右,天天在炮火里钻,死拼到底。终于熬到了1945年,日军投降。他站在现场,望着敌人签字,一边流泪一边笑。胜利的甜,不只是糖,还有血和骨。
记者问他什么是“20分钟的精髓”。他只道:“中华民族不可战胜,正义才是永恒。”你问这算薛定谔的信仰吗?其实不管说得多高大上,到底只是一句话——撑住你的,不是瞬间,是一直没丢的正气。
故事没完。胜利之后,吴其轺去美国留学,还蛮顺。可人哪能算得出将来?回国时,局势变了,前途成谜。左思右想,选择了去台湾。父亲一早看穿局势——“回来吧,跟党走,跟着新中国一起拼!”家书里都是挂念。吴其轺信了父亲,也信了自己的判断。冒险绕到香港找组织,要求投诚,最后回到北京,在南苑机场当上教官。
但这世道,吃人的不是枪,是疑云。因为身份问题,他连飞机都不能靠近。那阵子心里的苦不是能说出来的,有时候只在日记本上写几个字:“俱往矣!”那是压抑、那是无奈,谁读都能明白。
再后来,没得选,他卸下教官职务,跑去大学教书。小时候许下的心愿,倒也算没亏。还和别的老师成了家——裘秋瑾,那是一段温情故事。可不多久,镇反运动掀起,吴其轺又被逮捕,关了整整二十年。家人也沒能熬过去,那些失去只留沉寂。
你让我评判那二十年?其实说不出什么,他只是慢慢地活着,靠着心上的爱恋和女人的等待,撑到了出狱。
可出狱的生活哪有容易的?带着“前囚犯”的身份找工作,处处碰壁。实在没路,只好蹬上三轮车——多少知识分子的心酸,如焰燃起。他蹬了六年,日日夜夜,或许某个黑夜也会望着窗外发呆,想想年轻时的雄心,多少也得叹口气。
不过,人们总说苦尽甘来。1980年后,他总算洗刷了冤屈,清誉重归。大学里又有了位置,生活也缓慢归于平稳。后来,国家提倡爱国教育,革命烈士纷纷被记起。吴其轺那些年流的血,前仆后继,终为国人敬仰。抗战胜利六十年时,他被授纪念章。奖章捧在手里,他不无自豪地对人说:“我流的血,没白流。”
晚年安然无忧。2010年,老人家93岁,安详离世。
说回头,你问到底什么让人不被时代淹没?我觉得答案并不复杂——不是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不是年少一腔孤勇,而是你一路走下来,始终揣着点不愿熄灭的光亮。吴其轺这一生,坎坷是有的,失去是有的,可他始终没放下对家国的信念。高的时候不忘本,低的时候不放弃。这种信仰,或许才让人在长夜里不至于迷失。
至于你我,也许都还在各自的路上。你心里的信仰,真的能照亮前行吗?有哪一样东西,让你无论顺境逆境,都不敢丢下——这个问题,谁都得自己答。
来源:王老师历史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