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的高山与行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09:41 2

摘要:2024年3月,药明康德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制裁阴霾未散,美国国会又以11:1的压倒优势通过《生物安全法案》,全球生物医药融资寒冬持续蔓延,国内CXO行业深陷“内卷化”泥沼,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2024年3月,药明康德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制裁阴霾未散,美国国会又以11:1的压倒优势通过《生物安全法案》,全球生物医药融资寒冬持续蔓延,国内CXO行业深陷“内卷化”泥沼,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然而,就在外界认为这家中国CXO龙头将走下坡路时,近日,药明康德披露其2024年年报:全年营收与净利润微降,但第四季度单季营收达115.4亿元,净利润29.17亿元,双双刷新单季度历史纪录。这份亮眼的成绩无疑给了资本市场强大的信心,年报发布当日A股股价盘中触及涨停,最终收涨8.82%,创年内新高。

药明康德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同花顺财经

在行业寒冬与地缘政治的双重绞杀下,药明康德如何从至暗时刻突围?面对美国的战略遏制,药明康德又将走出一条怎样的“登山路径”。

1、由至暗时刻到逆势突围

2023年,药明康德在失去新冠大订单支撑且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展现出强大韧性,营业收入成功迈入400亿大关,创下历史最佳业绩。不过,危机悄然潜伏,当年四季度营收108亿元,首次出现同比下滑。步入2024年,形势更为严峻,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0.95%和10.42% 。

但从二季度起,药明康德强势开启逆势突围征程。此后三个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势如破竹节节攀升。到了第四季度,更是成绩斐然,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创下历史单季度新高,较第一季度分别增长44.6%和50.2%。

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逐季度提升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官微

这般稳健业绩的背后,是药明康德长期践行的“长尾”战略在发挥关键作用,其客户粘性极高。2024年,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66.4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24.1%。在此基础上,药明康德对核心业务进行战略整合,从原先的五大业务板块精简为三大业务板块:

◆化学业务:CRDMO模式持续发力

化学业务全年实现收入290.5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后同比增长11.2%,其中第四季度收入为89.6亿元,同比增长13%。

在“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战略下,D&M管线持续增长,全年新增1187个分子,目前D&M分子管线总数达到3377个,包括72个商业化项目,80个临床III 期项目,360个临床II期项目,2865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其中,商业化和临床III期项目合计新增25个。TIDES业务(主要为寡核苷酸和多肽)保持高速增长,业务收入达到58亿元,同比增长70.1%,在手订单增长103.9%,成为GLP-1减肥药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测试业务:保持领先地位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38.6亿元,受市场影响,价格因素随着订单转化逐渐反映到收入上,同比下降8.0%。不过,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依旧在亚太地区行业内独占鳌头。

新分子业务持续发力,新型疫苗类能力不断完善,核酸类、偶联类、mRNA类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拓展。在助力客户开展全球合作方面成果显著,近三年累计为约40%成功出海的中国客户提供服务。临床CRO及SMO业务收入人民币18.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SMO业务同比增长15.4%,稳居中国行业领先位置。

◆生物学业务:生物学平台持续引流

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第四季度实现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9.2%。非肿瘤业务年收入同比增长29.9%,其中代谢类、神经生物学等领域引领增长。核酸类新分子平台服务客户数及项目数持续增加,已累计为超过290家客户提供服务,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交付超过1400个项目。持续建设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能力,2024年新分子种类相关业务收入占比超生物学业务板块的28%。并且,生物学业务作为下游业务的重要 “流量入口”,在2024年持续为公司贡献超过20%的新客户,活跃客户数量新增1000家,达到6000家。

药明康德在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长尾”战略稳固客户根基,整合业务板块聚焦核心竞争力,在各业务领域精准发力,从至暗时刻成功突围,实现业绩的华丽逆转。除了业务板块的优化调整,药明康德在应对内外部环境剧变时,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战略思考与行动。

2、思危思变不思退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有句话:“思危、思退、思变。” 药明康德遭遇了“危”,却没有选择“退”,而是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业务结构的大胆调整、创新能力的持续强化,最终成功实现了“变”,完成了从困境到突破的华丽转身 。

面对外部环境剧变,药明康德果断以“收缩、聚焦、增效”重构自身竞争力。

首先是做业务减法。2024年12月24日,药明康德宣布将其美国和英国的WuXi ATU业务以现金对价方式转让给美国股权投资基金Altaris。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与美国基因技术相关的敏感业务比重,有效缓解地缘政治带来的巨大压力,还进一步优化了资产结构,成功甩掉长期亏损的沉重“包袱”。与此同时,在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板块,药明康德也进行了深度调整,摒弃低效业务,实现轻装上阵。

第二步是降本增效。2024年末,药明康德员工总人数39414,较2023年末的41116人,减少了1702人。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占营收比例降至10.39%,人均创收提升至99.56万元。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4.03%至12.39亿元,将更多的研发资金精准聚焦于多肽、PROTAC等关键技术领域。此外,通过生产工艺优化,严格管控材料使用,提高物料利用效率,原材料成本在营业成本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较2023年下降10.63%,整体销售毛利率提升0.3个百分点至41.48%。

第三步是全球化产能布局。泰兴原料药基地投入运营,常州、泰兴小分子反应釜总容积预计2025年末超4000kL;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容积从2023年的32000L增至2024年的41000L,并计划 2025年突破10万升。同时,持续投入瑞士库威基地,在2024年期间口服制剂产能翻倍;美国米德尔顿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计划于2026年末投入运营;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基地一期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通过全球化布局,形成“亚洲-欧洲-北美” 产能互补网络,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一系列操作之下,药明康德海外市场渗透率不降反升。美国客户收入250.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7.7%;欧洲客户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4.4%。

药明康德全球收入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官微

3、药明康德的路

2024年,国内CXO行业仍深陷泥沼。已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A股17家CXO企业中,仅4家预增,7家业绩大幅下滑,6家陷入亏损。步入2025年,寒冬依旧凛冽。2024年,全球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资遇冷,共完成2291笔投资,累计融资582亿美元,较2023年仅回升1%,与2021年的1270亿美元相比,降幅高达54.2%。融资事件数量也从2023年的3057笔锐减至2291笔,活跃度明显降温。融资的持续放缓,使得国内外药企资金链愈发紧张,部分药企无奈削减或终止部分管线,国内CXO企业承接的外包订单随之受到严重压制。在激烈竞争下,CXO企业陷入“价格内卷”,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危机的阴影仍未消散。尽管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未被纳入《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但立法支持者仍未放弃推动,这让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前景充满变数,市场担忧情绪持续弥漫。

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部挑战,药明康德却给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自信答卷:“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15%,公司整体收入将达到人民币415-430亿元。” 放在两三年前,这样的增速在CXO行业或许并不稀奇,但结合当下复杂的行业形势以及药明康德庞大的体量,这样的预期增长显得尤为惊艳。

药明康德的底气并非凭空而来,其年报显示,在手订单金额高达493.1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47.0%,创下历史新高。快速增长的订单量表明,其客户粘性极强,并未因外界不利环境而动摇。药明康德的CRDMO业务模式,将公司与客户深度绑定,随着众多管线逐步推进至临床III期以及商业化阶段,订单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行业普遍陷入“价格战”的困境时,药明康德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运营效率,2024年经调整的non-IFRS毛利率提升至46.4%,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李革博士表示“经调整 non-IFRS归母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药明康德凭借自身的实力与战略布局,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潜力。

4、结语

药明康德用2024年的逆袭证明:地缘政治的高山,亦可成为技术攀登的阶梯。其路径揭示了中国CXO的生存法则——聚焦技术壁垒,优化业务结构,构建全球生态,以创新驱动穿越周期迷雾,方能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位置。

1.药明康德年报、半年报

2.《2025年,CXO仍不安全》,妙投APP,2025年1月11日

来源:药渡数据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