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穿金戴银的小偷,比隆美尔还难对付!” (隆美尔:北非德军统帅,二战名将)
你见过当小偷的国王吗?
不是“微服私访查贪官”那种,
是正儿八经、练技术、设仓库、专偷客人兜儿的——职业惯偷型君主!
他就是埃及最后一任国王:法鲁克一世。
登基那年,16岁,
长得帅,有钱,有枪,有军队,
但他不满足——
他,想当个“顶级神偷”。
你说他缺钱?不,他富得流油。
1930年代,埃及全国GDP一半进他家账上。
开罗最豪华的阿比丁宫,是他睡觉的地儿,
衣柜里光袖扣就有2000对,
鞋架上450双定制皮鞋,
连狗都穿金项圈。
可他不快乐。
为啥?
因为没人敢偷他。
于是他决定——
反向修炼:我来偷别人!
这哥们儿从小就有“手痒症”。
12岁在英国读书,第一堂课就顺走了校长的金怀表。
老师查了一周,结果发现:
表正挂在这位“未来国王”的脖子上,滴答走着。
他笑着说:“我以为是送我的欢迎礼。”
老师:……你进的是伊顿公学,不是贼窝培训班!
回国登基后,他非但没收敛,
反而开始“系统性进修”。
他直接下令:
“把开罗监狱里偷技最强的三个惯偷,押进皇宫!”
不是审问,不是判刑——
是拜师!
每天下午三点,
三个穿囚服的小偷在皇宫花园列队,
给国王上“扒窃实战课”。
教什么?
如何三秒解西装扣
如何用小指勾出裤袋钱包
如何在握手时顺走袖扣
如何在拥抱时“顺”走女士香水
结业考试:
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从侍卫队长身上偷走配枪。
法鲁克——满分通过。
从此,他的“外交礼仪”变了。
客人来访,他不再握手,
而是——热情拥抱+轻拍后背+深情凝视。
等你走后,
你发现:
钱包没了,
手表停了(因为被摘了),
打火机失踪了,
连夫人粉饼盒都不见了。
而他呢?
美滋滋地钻进皇宫地下的“秘密收藏室”,
把赃物分类入库——
英国大使的袖扣→标签:“外交战利品·1937”
法国公使的雪茄剪→ 标签:“午餐时顺的,他没察觉”
意大利领事的皮夹→ 标签:“赌输了,就当利息”
最狠的是——
1942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埃及。
两人合影握手,谈笑风生。
结果丘吉尔回国后发现:
他祖传的维多利亚女王赐予的金怀表,不见了!
英国特工查了三个月,
最后在一份埃及宫廷照片里发现:
法鲁克戴的那块金表,链子款式一模一样!
英国外交部怒了,发密电抗议。
埃及方面回应:
“国王说那表是王室祖传,有文件。”
文件?
第二天,埃及国家档案馆“意外失火”。
丘吉尔气得在日记里写:
“那个穿金戴银的小偷,比隆美尔还难对付!” (隆美尔:北非德军统帅,二战名将)
但这哥们儿偷上瘾了,
连自己人也不放过。
有一次,他心血来潮,
把王宫所有大臣召集开会。
会前每人交手机?不,
是脱外套、摘手表、掏钱包,统一存放。
大家以为是反窃听措施,
结果会议结束,
所有人发现:
东西都还在,但位置全变了!
原来——
法鲁克趁开会时,偷偷把所有人的物品互换!
财政大臣戴上了卫生部长的破表,
外交大臣的钱包里是侍从官的全家福。
他坐在王座上哈哈大笑:
“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每个人,都被我偷了三次!”
全场冷汗直流。
从此,大臣们见国王,
第一件事不是行礼——
是捂紧口袋,后退三步。
他还有个“收藏癖”。
偷来的东西,他不卖,不戴,
就堆着。
皇宫地下开了三间仓库,
全是赃物:
4800块手表(从劳力士到山寨机)
2200个钱包(皮革、鳄鱼皮、LV)
1500个打火机(连美军限量款都有)
还有整整一柜子女士口红,据说是“研究女宾心理”
他晚年流亡意大利,
只带了一个小皮箱。
记者问他:“您带走什么宝贝?”
他神秘一笑:
“丘吉尔那块表,我戴在脚脖子上,用袜子套着。”
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
军队冲进皇宫,高喊:“打倒腐败君主!”
搜查时,士兵打开地下仓库——
当场傻眼:
满屋手表滴答响,
像一千只机械蟋蟀在开演唱会。
后来统计:
他一生偷了超过6000件物品,
若按黑市价算,够买下半个苏伊士运河。
可最讽刺的是——
他从没因“偷窃”被审判。
因为没人敢说:“国王,你是个贼。”
毕竟—— 贼,就是法律本身。
如今,埃及博物馆里还留着一间小展厅,
牌子上写着:
“法鲁克国王的‘收藏’——不是战利品,是偷来的。”
导游常对游客说:
“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
国王比小偷更专业的地方。”
你说他是昏君?
是。
但你得承认——
他把“偷”这件事,干出了艺术感。
下次你去开罗旅游,
别忘了许个愿:
“千万别和埃及国王握手。”
——除非你想成为他收藏标签上的下一个名字。
来源: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