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驭法——鲜于枢书法跋文《题夏热帖》高清完整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08:30 2

摘要:其父鲜于光祖因仕途失意归隐,家道中落,鲜于枢早年随父游历北方,亲历战乱,后迁居江南,曾任浙东宣慰司经历、太常寺典簿等职。仕途虽未显达,但其性格豪放不羁,常以酒会友,诗书自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祖籍渔阳(今河北涿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元代书法史上与赵孟頫齐名的代表性人物。

其父鲜于光祖因仕途失意归隐,家道中落,鲜于枢早年随父游历北方,亲历战乱,后迁居江南,曾任浙东宣慰司经历、太常寺典簿等职。仕途虽未显达,但其性格豪放不羁,常以酒会友,诗书自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元代书法受宋末复古思潮影响,赵孟頫倡导回归晋唐法度,而鲜于枢则另辟蹊径,以北方文人的雄健之风融入书道。他推崇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的骨力,同时借鉴宋代米芾、黄庭坚的纵逸,形成了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的书风。这种风格与赵孟頫的典雅圆润形成鲜明对比,时人称二人为“南赵北鲜”,共领元代书坛。

《夏热帖》为五代书法家杨凝式所作,是现存唯一的杨氏草书作品,内容为夏日赠僧人“酥密水”的问候信札。此帖以颜柳笔法为基,结体险崛,运笔爽利,被历代视为杨凝式代表作。鲜于枢于大德五年(1301年)七月十九日题写跋文,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鲜于枢虽身处元代复古潮流,却未囿于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的教条。他主张“以意驭法”,在临习王羲之、怀素的基础上,强化线条的顿挫与墨色的枯润对比。

鲜于枢生前虽与赵孟頫齐名,但后世评价一度存有分歧。明代王世贞认为其书“骨力有余而姿媚不足”,清初馆阁体盛行时更被边缘化。然而,随着碑学兴起,其雄强书风重新获得重视。近代学者启功指出,鲜于枢的实践“打破了元代书坛对二王的单一摹仿,为明清个性派书家开辟了道路”。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来源:汉府古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