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出世?湖南男子将30多条鲢鳙穿在一起!一眼看不到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09:10 1

摘要:他还用一根绳子把这些鲢鳙穿成一条“鱼龙”,“鱼头咬着鱼尾”一眼看不到头,场面堪比水族馆的“巨蟒出洞”!

“鱼龙”出世!湖南大叔串起30条鲢鳙惊呆网友:这脑洞值一百万!

大家平时出门钓鱼鲢鳙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就钓个一两条,但是最近一位长沙的男子却一次性钓了30多条!

他还用一根绳子把这些鲢鳙穿成一条“鱼龙”,“鱼头咬着鱼尾”一眼看不到头,场面堪比水族馆的“巨蟒出洞”!

3月14日,来自湖南长沙的视频博主@河鱼王发布了一条渔获视频并配文字说道:钓友们好,你今天钓鱼了吗?

视频中,博主正拎着自己亲手打造的“鱼龙”在岸边走动,鱼群在阳光下银光闪烁,尾巴拍得噼啪作响,有网友更是直呼:这哪是钓鱼?这是搞艺术啊!

湖南一位本地网友则说道:这季节能钓到一条鲢鳙都算运气,他竟然搞了30多条!

要知道,鲢鳙是典型的热带鱼种,水温低于15℃时活性大减,更别提在早春的长沙,水温才刚摸到10℃的门槛。

但这位大叔显然不信邪,他选了一处背风向阳的水湾,用发酵到酸臭的玉米面饵料疯狂打窝,再配合雾化极佳的商品饵,硬是在冷水中聚起了一群贪吃的鲢鳙。

钓鲢鳙的诀窍就是雾化和频率,即使是在气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找准了鱼群照样能钓不少,这也是这位博主能钓这么多鲢鳙的秘诀。

至于那条刷屏的“鱼龙”,纯粹是被逼出来的创意。

“鱼护太小装不下,总不能眼看着鱼憋死吧?”博主笑着解释。

博主将尼龙绳挨个从鱼鳃穿入、鱼嘴穿出,这样既能防止这些鲢鳙逃脱,同时还能让它们保持活力。

随着视频播放量的持续增加,网友们也是在视频下方聊嗨了。

广东一位网友则表示:你钓这么多干嘛?再说钓了就不能消停点吗?难怪不让钓鱼了的,都快赶上生产性捕捞了,就是你们这些人害的!

湖南另一位网友也这样说道:其实钓鱼的过程只要上几个鱼就可以了,钓的这么多也没什么意思,放了吧。钓鱼在娱不在鱼,你这是屠杀。

从网友们的留言中不难看出,大家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十分上心,过多的索取的确会让资源越来越差,合理取舍才能长久发展。

当然,真正能像这位博主这样一天钓30多条鲢鳙的钓鱼人,放眼全国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朋友都还在研究怎么钓鲢鳙吧!

别看鲢鳙长得呆头呆脑,它可是中国淡水鱼的“四大家鱼”之一,宽大的嘴巴像台小型抽水机,每天能过滤100升藻类浮游物,江湖人称“水体清道夫”,但要让这“清道夫”乖乖上钩,也是有学问的。

饵料要“又酸又臭”:鲢鳙对酸臭味的执着,堪比湖南人对臭豆腐的爱。

老钓手常把玉米面蒸熟后密封暴晒,发酵出刺鼻的“生化武器”,再混入草莓香精提升诱惑力。如今流行的鲢鳙商品饵,其雾化快、附钩强,捏成三角形抛入水中,就像丢下一颗颗“烟雾弹”。

钓层要“上下求索”:“找鱼层比找对象还难!”钓友们的吐槽道出真相。

鲢鳙活动水层随温度变化极大:天热时贴着水面游,天冷时躲到深水区。高手们通常从离底20公分开始试探,浮漂每十分钟调整一次,直到出现标志性的“顿口”。这次长沙大叔能成功,关键就在于找准了鱼群避寒的深水区。

装备要“刚柔并济”:6.3米的硬调鱼竿是标配——太软控不住鱼,太硬容易断线。

主线用3号尼龙线,子线选2号PE线,钩子则偏爱钩门宽的新关东钩。最绝的是“泡沫粒战术”:在钩尖穿一粒泡沫,鲢鳙吸食雾化饵时,会误把泡沫当作食物吸入,钩子瞬间刺入上颚,这招让正口率飙升到90%。

各位朋友,关于此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呢?

你们觉得真有人一天能钓30多条野生鲢鳙吗?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各抒己见。

来源:野钓竞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