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正加快搭建能源气象业务体系,以支撑‘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介绍,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8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6%,历史上首次超过火电。而这些“靠天吃饭”的风电、光伏项目,正通过越来越精准的气象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 朱小祥:“阿拉伯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预计未来几十年清洁发电装机将保持快速增长,这为中阿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风光”绿电,离不开风云变幻。在我国加快能源转型、推进“双碳”战略的进程中,气象服务正在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千里眼”和“智慧脑”。
“当前我国正加快搭建能源气象业务体系,以支撑‘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朱小祥介绍,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8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6%,历史上首次超过火电。而这些“靠天吃饭”的风电、光伏项目,正通过越来越精准的气象服务,提升发电效率,保障电网安全。
朱小祥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能源安全将带来新的挑战。大风天气直接影响风电出力,云量变化关系光伏发电,就连气温高低都会影响用电负荷。为此,我国气象部门研发了覆盖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从电站选址、建设到运营维护,都能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据介绍,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能源气象服务,目前已形成覆盖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为规划、选址、融资、建设、运行、维护等全流程提供定制化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各级政府、发电企业、电网公司、金融机构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服务已经走出国门。我们为阿拉伯国家提供了沙尘天气对光伏发电影响的预报服务,这也是中阿气象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朱小祥看来,阿拉伯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这为中阿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朱小祥说,中国气象局将深化气象与能源行业融合,加强精细评估、精准预报、精确预警能力,全面支撑能源生产、供给、消费、安全体系。同时拓展与阿拉伯国家合作,推广中国气象观测设备和预报技术,联合开展研究,建立人才培训与示范服务机制,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场景开展风光互补示范,推动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