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特色产业,遍布河湟田野,鼓起农民“钱袋子”……今年上半年,海东市完成一产总产值15.71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76元,播种农作物21.14万公顷,蔬菜产量12.66万吨。畜禽存栏增长7%,蛋产量增长65.2%
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特色产业,遍布河湟田野,鼓起农民“钱袋子”……今年上半年,海东市完成一产总产值15.71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76元,播种农作物21.14万公顷,蔬菜产量12.66万吨。畜禽存栏增长7%,蛋产量增长65.2%,水产品产量增长5.7%。
这份沉甸甸的半年经济答卷背后,是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今年流转了近30公顷的土地,种了西瓜、豌豆、西红柿、南瓜等18个品种,采用‘错峰育苗+梯度移栽’的种植模式,15天内全部种植完成。”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下滩村特色种植基地里,循化县田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林虎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今年下半年,海东将持续做大高原种业等特色农牧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抓好“颗粒归仓”,保质保量完成9600公顷冬小麦播种任务,确保全年粮食面积保持在13万公顷以上、总产量保持在56万吨以上。做大做优高原冷凉夏菜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蔬菜茬口复种,拓渠道、提效益,确保全年蔬菜产量在72.3万吨以上、出口冷凉蔬菜1万吨以上。持续发挥存出栏奖补资金撬动效应,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稳定扩大牛羊等牲畜存出栏和家禽、奶业生产,确保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出栏分别超额达标,确保粮播面积稳中有增。
作为全省的“粮仓”“菜篮子”,海东锚定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联动开展包县、包基地技术指导服务,突出技术集成路径,推广高产、抗病小麦、油菜、马铃薯、玉米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8%。强化科技支撑措施,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6.3万公顷,实施玉米套大豆3333.33公顷,油料扩种666.67公顷,水肥一体化面积1666.67公顷,加快绿色高效、智慧化农机推广使用,农机化率达62%。
在乐都区洪水镇李家壕村的田野里,一场关于种植技术的变革正在悄然兴起。站在田间地头,风掠过马铃薯田野时带着清新的白菜甜香,拂过马铃薯地又裹着豆荚的醇厚,这是多样化种植技术催生出的“混合芬芳”。
曾经,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习惯了“一茬作物种到底”,导致土壤板结、肥力衰退、水资源透支;如今,宽幅间作的田块里马铃薯与白菜“并肩生长”,轮作的土地上甘甜的蔬菜、马铃薯按年份接续种植,让土地在休养生息的同时,实现稳产……先进的农业科技正以“作物搭配+机械适配”的双重力量,让“土地越种越肥沃”从愿景变为现实。
“以前依赖外地种苗,成本高还容易‘水土不服’,现在用本土繁育的种子,产量提高了20%。”李家壕村的种植户李有明的感慨,道出了科技赋能的实效。
“过去单种马铃薯,一亩地最多能收600公斤,现在马铃薯和白菜宽幅间作,马铃薯不减产,还能多收蔬菜,算下来一亩地能多赚500多元。”村民们掰着手指算起的“增收账”,道出了新型多样化种植技术最直观的效益。
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的“时间魔法”更让人惊叹。哈拉直沟乡的农田里,当地农户发挥川水地区气候优势,抢抓农时,在冬小麦收割完成后,因地制宜,立即进行冷凉蔬菜、青贮燕麦等经济作物的二茬种植,做到应种尽种,使水浇地变成脱贫群众的“致富田”“丰收田”。通过“时间差”与“空间差”的技术设计,让土地潜能彻底释放。
“以前小麦收完地就闲了,从7月到10月,土地荒着怪可惜。”哈拉直沟乡师家村种植大户马占元扒开土壤, 说起了“藏粮于地”的致富密码。“这些红菜薹是冬小麦收割以后二茬复种的,今年雨水充足,病虫害少,长势非常好,市场价格也不错,一斤能卖上2元钱,每亩地收益能达8000元至1万元。现在一年两收,土地‘不偷懒’,我们收入也能翻番。”
近年来,海东通过农业科技的应用,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事例在项目实施地层出不穷,从农业上的套作、复种,新型多样化种植像一把“金钥匙”,既稳住了小麦、马铃薯等主粮的“基本盘”,又打开了蔬菜、饲草等经济作物的增收门。
作为“青海粮仓”,海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5年海东新建高标准农田573.33公顷,提升改造3953.33公顷,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026.67公顷,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500公顷,着力畅通田间沟渠、完善田间道路,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推进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摸排整治,结合春播生产全面完成已整治的3793.33公顷撂荒地及6153.33公顷“非粮化”的复耕复种工作,激发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如今,在海东市的广袤田野间,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徐徐铺展,一片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全媒体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来源:海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