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四十七年夏末,一连九日,京师内外,怪事频发。先是西山定惠寺古塔无端裂开三寸宽隙,塔顶宝珠滚落尘埃;继而太液池水一日之间退去三尺,池底竟显露出刻满符文的青石板;更骇人的是,钦天监密奏:紫微帝星光华骤暗,隐有黑气缠绕,主国祚不稳,天下或生大变!
京师震动,紫禁城夜半惊雷。
康熙四十七年夏末,一连九日,京师内外,怪事频发。先是西山定惠寺古塔无端裂开三寸宽隙,塔顶宝珠滚落尘埃;继而太液池水一日之间退去三尺,池底竟显露出刻满符文的青石板;更骇人的是,钦天监密奏:紫微帝星光华骤暗,隐有黑气缠绕,主国祚不稳,天下或生大变!
养心殿内,烛光摇曳,将康熙皇帝玄烨的身影拉得细长而沉重。他手中那份墨迹未干的密报似有千钧之重,龙纹绢帛上,“龙脉异动,关乎神器”八个朱砂字宛如泣血,刺得他双目生痛。案头的烛火不安地跳动,映照着帝王眉宇间深如沟壑的忧虑。窗外,一声沉闷的旱天雷毫无预兆地炸响,震得琉璃窗轻轻嗡鸣。玄烨猛地抬头,视线仿佛穿透重重宫阙,望向那不可测的幽暗远方。这一夜,帝国的最高权柄,被无形的阴影悄然笼罩。
---
惊天之诏,童林入局。
五日后,京郊戒台寺后山。
童林正指点徒儿们习练“转树法”。身如磐石,气沉脚底,任凭数名壮实弟子呼喝发力推搡,他自稳立古松之下,纹丝不动。忽然一阵急促风声卷过,一枚乌木小箭“夺”的一声钉入树干,箭尾缠着明黄锦缎——赫然是内廷独一无二的“血龙令”!
“张方,收拾行装。”童林目光一凝,指尖拂过锦缎上皇家特有的龙涎香气与暗记,声音低沉,“京师急召,恐有天塌地陷之事。”张方深知此令分量,神色顿时肃然。
养心殿西暖阁,檀香弥漫。
玄烨屏退左右,殿内唯余君侠二人。他面色憔悴,不复往日神采,指尖划过密室中摊开的巨大舆图——蜿蜒的山川脉络被朱砂醒目勾连,自昆仑起势,穿太行、燕山,直指紫禁城下,形成一条若隐若现的“龙脊”。
“童卿,”皇帝的手指重重敲在太行山脉某处,“钦天监观天象,查地脉,直言此地乃‘帝脉锁钥’,近日……其‘气’乱了!地动频仍,天象示警,绝非偶然!”他猛地抬眼,眼中血丝密布,“朕闻卿久历江湖,深谙奇门异术,更兼忠义无双。此事……朕不敢信朝堂衮衮诸公,唯信卿!为朕,为这大清江山,走一趟!查明那‘锁钥’之地,究竟藏着何种惊天之秘?”字字千钧,托付的是万钧国运。
童林心头巨震。龙脉异动?这非江湖恩怨,实乃山河根基之危!他深吸一口气,单膝点地:“草民童林,万死不辞!”
---
太行深处,步步杀机。
童、张二人轻装简行,晓宿夜行,直扑太行腹地锁龙峡。此地峭壁如斧劈,幽谷深不见底,阴风呼啸如鬼哭。寻常樵夫猎户皆言此为“死地”,入谷者皆有去无回。
谷口残碑斜立,字迹漫漶难辨。张方正待拂去苔藓细看,“嗤嗤”数声锐响骤起!数支喂毒弩箭从崖壁孔洞中暴射而出,直取要害!童林身形不动,只凭听风辨位,大袖一拂,一股柔和而沛然的罡气涌出,弩箭如撞无形气墙,纷纷坠地。张方惊魂未定,童林已冷声道:“‘七绝穿心弩’!此乃前明内卫秘制火器……果然,此地大有文章!”
幽谷深处,机关重重。落石陷坑、毒瘴迷阵、幻影铜人阵……步步皆是绝杀之局。童林一身修为施展到极致,八卦掌运转如意,或刚猛破壁,或阴柔卸力,刚柔并济,生生在死地中开出生路。他甚至认出几处机关手法酷似传闻中明末大匠黄公望的独门设计!
“师父小心!”张方一声疾呼。童林足尖点地,原地拔起数丈,下方地面陡然翻转,露出密密麻麻淬蓝钢刺!千钧一发!
-
--
帝脉枢机,民心化龙。
几经生死,两人终于抵达峡谷最深处。眼前景象令见惯风浪的童林也倒吸一口凉气:一座由整块墨玉雕琢而成的巨大浑天仪赫然矗立!仪轨层层嵌套,缓缓运转,其上嵌满金银玉石,流光溢彩,竟隐隐与天际星辰呼应。然而,仪轨核心枢纽处,却非龙珠灵石,而是一枚巴掌大小、朴实无华的青黑色铁牌!铁牌表面布满奇异的凹槽与刻度,此刻正发出细微却急促的蜂鸣,连带整个浑天仪都在不规律地震颤!
“这……”张方目瞪口呆,“师父,这就是镇守龙脉的神器?怎如此……简陋?”
童林目光如电,凝注铁牌,心中翻江倒海。他缓步上前,伸出手指,并未触碰那浑天仪主体,而是轻轻抚过铁牌边缘一道极其隐蔽的刻痕——那赫然是古篆的“民心”二字!刹那间,一段江湖隐秘传闻与眼前景象轰然贯通!
当年明朝倾覆前夕,崇祯帝身边确有一位神秘匠人,不信虚无缥缈的“龙气”,耗尽心血欲造一器,妄图以人力“镇压乾坤”。莫非便是此物?此物运转,依赖的不是山川灵气,而是……天下万民之心?!
念头至此,童林猛地抬头。只见浑天仪上方岩壁,以大篆深深刻着十六个森然古字: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命!”
字字如雷,轰击灵魂!大明江山,终究葬送于烽烟四起、民怨沸腾!这浑天仪上铁牌的异动,绝非龙脉有恙,实乃神器感知到此刻天下汹汹民意之激荡!
---
养心殿内,惊世之言。
七日后,养心殿灯火通明。玄烨焦灼踱步,见童林安然返回,眼中迸出希望之光:“童卿!可曾寻回定鼎之物?龙脉枢机何在?”
童林双手空空,缓缓跪下,声音沉静而清晰:“陛下,草民见到了‘枢机’。然其非金非玉,核心不过一寻常铁牌。”
玄烨愕然:“铁牌?此乃镇国神器?”
“陛下,”童林抬起头,目光灼灼直视君王,“神器确有,异动亦真。然其枢纽震颤之源,非山崩地裂,非星宿移位,乃因铁牌之上刻有‘民心’印记!此物运转,系于九州亿兆黎庶之心声!前朝呕心沥血,造此奇物,本意窃取天命,却不知天命本不在器,而在人心!其亡不在流寇,实亡于民心尽丧!”
殿内死寂,落针可闻。玄烨如遭重击,面色瞬间苍白,踉跄后退一步,喃喃道:“民心……即是龙脉?”
“正是!”童林斩钉截铁,“陛下请看!”他展开一卷沿途绘制的潦草图样,核心正是那铁牌与十六字刻文。“灾异频仍,天象示警,岂是山川有变?根源或在庙堂之高,或在江湖之远!苛政猛虎?贪墨横行?边塞烽烟?民生凋敝?凡此种种,如寒冰覆于民心之上,神器岂能不鸣?国脉岂能不摇?”
一席话,如暮鼓晨钟,震得康熙帝心神剧颤,僵立当场。
---
尾声:江湖夜雨,民心铸乾坤。
童林婉拒了玄烨“国师”之位的厚赐,只求一纸特赦秘诏:“若他日江湖有变,陛下留一线生机于草莽。”帝王目光复杂,终是应允。
出得宫门,已是细雨霏霏。张方撑着伞,低声问:“师父,那神器……咱们就留在那儿了?”
童林驻足回望,巍峨宫阙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神器早已无用。真正的‘龙脉枢机’,不在深山大泽,而在田垄阡陌,在市井烟火,在贩夫走卒的一粥一饭之间。”他收回目光,踏入雨幕,“走吧。江湖路远,吾辈所求,不过天下人心中那一口顺畅通达的‘气’。民心顺,则天下之气顺;气顺,则国运自坚如磐石!”
雨丝如织,师徒二人的身影渐渐融入京城清晨喧腾的市声人海之中。远处,早点摊的热气腾腾弥漫开来,伙计响亮的吆喝声穿过湿漉漉的街巷。
> 大国之根基,不在龙脉玄机,而在卖浆贩饼之声;王朝之气运,不在星象谶纬,而在秧歌牛喘之中。
这便是《童林后传》六十八章所揭开的惊天秘辛——那牵动一国之运的终极密码,从来不在虚无缥缈的堪舆图谶之上,而深植于每一个平凡生命的心跳与呼吸里。
来源:快乐哥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