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城墙的义务,有权举报损害或者破坏古城墙的行为。对在古城墙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对应给予褒扬。”这是《杭州市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中第九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城墙的义务,有权举报损害或者破坏古城墙的行为。对在古城墙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对应给予褒扬。”这是《杭州市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中第九条规定。
8月27日-8月29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该《条例》。《条例》提出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维护古城墙及周边环境的历史风貌,并从各方面制定了保护古城墙的相关规定。
始建于唐代
浙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新登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古城墙也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为倭寇入侵,知县范永龄在唐宋遗址上再度筑城。
古城墙原长约2100米,现存完整部分1700余米,另外不完整部分的城墙墙基也仍然存在,是目前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根据考古证实,古城墙唐代和明代的规模和走向基本一致。外环护城河全长约2400米,形如玉镯。
这座古城墙,在历史变迁中也经历了诸多磨难。
明嘉靖年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城墙“年久倾圮,砖石无存,土淤平坦,不足以限人出入”。恰逢当时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为了保百姓平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县令范永龄依山筑城。全城铁匠、石匠、木匠日夜赶工,耗时四个月,紧急筑城。由于时间紧急,明城墙的规模仅为唐朝时的一半,长两千多米,但因为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成功抵御了倭寇的侵袭。
现今我们看到的古城墙,就是那时的格局。新登古城依山而筑,从空中俯瞰,四五米高的城墙犹如一朵莲花,围住了一整座山。这在城墙修葺史上十分罕见,也是目前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城墙。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建造新安江水库,一些移民溯江而下来到新登,开始在城墙与护城河间的空地上建造房屋,时间久了,本地居民也在此盖房建瓦,此后古城墙逐渐隐没在了民宅中。
显城墙,露城河
古城墙被列入世遗预备名单
新登古城墙是中国明清城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代表,它也是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程度较高的县级城墙,在中国明清城墙系列遗产中补充了现有城墙无县级城墙的缺憾,对完整体现中国古代城墙建制序列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富阳累计投资35亿元,将沉睡千年的新登古城墙从民房、厂房之中拯救出来,同时投资4.3亿元实施城墙城河修复工程,实现“显城墙、露城河”目标。
回溯到2019年5月初,杭州富阳新登老城的城墙沿线拆出了近90亩的土地空间,古城墙连同护城河,重见天日。
2020年10月,新登古城墙被杭州市园文局列入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杭州可申请项目。
2020年12月,新登古城墙成为杭州市世界文化遗产联盟单位,城墙遗迹时间跨度历经唐之前、唐、宋、元、明、清、民国,为新登古城墙申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通过考古,完整显露了新登古城墙明清时期城门面貌,基本厘清唐代、宋代和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城墙遗迹,确认学宫、县衙、文庙、武庙等旧址,“新登古城墙遗址”被评为2021年浙江省考古十大重要发现。
2023年,新登古城墙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新登古城墙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入选首届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十佳案例。
今年1月份,国家文物局批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杭州新登古城墙、临海台州府城墙)位列其中。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这意味着新登古城墙离申遗成功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立法保护古城墙
守护文化遗产
早在今年5月29日,《杭州市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在人大常委会上首次提交审议。该《条例(草案)》是在《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框架下的一部“小切口”立法。
制定《条例(草案)》为规范、加强、促进新登古城墙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也将有力促进新登古城墙联合申遗工作。
8月29日,该条例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意味着离正式出台又近了一步。
来源:闪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