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满丛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06:39 2

摘要:8月29日,农历七夕佳节,丛台区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喜气洋溢,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领证仪式在此举行。新人们在中式颁证大厅的红绸装点下,携手走过“爱心桥”,于“爱情树”前郑重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这场简约而富有仪式感的集体婚礼,成为丛台区深化婚俗改革、培育文明新风的生动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通讯员 袁莉云

8月29日,农历七夕佳节,丛台区公园式婚姻登记处喜气洋溢,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领证仪式在此举行。新人们在中式颁证大厅的红绸装点下,携手走过“爱心桥”,于“爱情树”前郑重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这场简约而富有仪式感的集体婚礼,成为丛台区深化婚俗改革、培育文明新风的生动实践。

“没有天价彩礼,没有铺张宴席,这场集体领证仪式让我们的婚姻更有意义。”刚领到结婚证的新人小李说。在丛台区,像这样的文明婚恋场景已成为常态。该区坚持“政府主导、民政主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响应”的“五位一体”模式,将婚俗改革作为民心工程高位推进。

为进一步推动婚俗改革落地见效,丛台区组建多层次公益红娘队伍,颁发公益红娘聘书,创建“丛姐当红娘,缘来是你”丛台品牌,目前全区公益红娘队伍已达97人。

在服务环境方面,丛台区投入260余万元打造公园式婚姻登记处,融入千年古丛台文化元素,设置爱情树、爱心桥等浪漫场景,并配套中式颁证大厅、婚姻辅导室等功能区域,让新人在温馨氛围中感受婚姻的神圣。在服务流程上,丛台区推行“结婚一件事”一次办,通过“冀时办”APP实现在线核验、电子证明等便捷服务,让群众办事更顺心。

移风易俗不止于婚俗改革,更延伸到优良家风、村规民约等方方面面。在丛台区,一场以“破陈规、树新风”为主题的变革正在深入推进。

在家庭教育方面,该区围绕亲子沟通、品德培养等内容举办讲座30余场,覆盖家长800余人次,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传承良好家风。同时,依托“美丽庭院+校园课堂”“美丽庭院周末大讲堂”等平台,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村庄、企业开展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勤劳致富、节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丛台区聚焦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修订完善全区69个村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章程,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为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该区打造“共商共议”治理新模式,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乡贤能人及村民代表召开议事会,聚焦移风易俗等重点问题逐条梳理、反复磋商,充分尊重民意。

文艺力量成为移风易俗的“催化剂”。丛台区深耕文艺创作,以多元举措助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该区积极组织朗诵演讲艺术家、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深入基层采风,挖掘真实案例和动人故事,创作出小品《情比金坚》、快板《倡树文明新风》、朗诵《深化移风易俗》等一批贴近生活、生动鲜活的文艺作品,让群众在艺术欣赏中自觉接受文明教育。

在主题宣讲方面,该区先后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咱村那些事暨村规民约讲述活动”“大喇叭专访”“365百姓故事汇”等多样化宣讲活动120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文明理念。

在传播渠道拓展上,丛台区不断创新形式载体。借助庙会、节庆、“三下乡”集中服务等重要契机,组织上演移风易俗主题文艺作品,让文明之声传遍城乡角落;在乡村大集设置“非遗宣传角”,通过糖画、皮影戏等传统非遗演绎文明新风,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文明活力;将移风易俗主题文艺作品精心拍摄成短视频,在官方微信平台、农村微信群内广泛推送,扩大传播覆盖面;利用“行走的书房”“行走的书袋”等公共阅读空间,摆放移风易俗主题连环画、故事集,让群众在休闲阅读中轻松接受文明熏陶。

群众是移风易俗的主体力量,丛台区注重发动群众凝聚合力,积极搭建“草根创作”平台,鼓励村民自编自演小品、快板等文艺作品,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组建“文明文艺队”,将移风易俗内容巧妙融入广场舞、合唱等日常表演中,如《文明新风歌》等作品在传播文明理念的同时,带动了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

如今的丛台区,高额彩礼少了,简约婚礼多了;铺张浪费少了,文明聚餐多了。从七夕领证的浪漫新风,到田间地头的文明传唱,移风易俗正以看得见的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乡大地开花结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