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把合同里‘电费明细’四个字抠清楚。”锅姐对着镜头抹眼泪的画面,让无数淮安人记住了这对东北夫妻的创业故事。去年冬天,他们带着全部积蓄200万从沈阳来到淮安,盘下一家临街店铺做东北烧烤。试营业时宾客满座,锅姐直播烤串的豪爽劲儿还上了本地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把合同里‘电费明细’四个字抠清楚。” 锅姐对着镜头抹眼泪的画面,让无数淮安人记住了这对东北夫妻的创业故事。去年冬天,他们带着全部积蓄200万从沈阳来到淮安,盘下一家临街店铺做东北烧烤。试营业时宾客满座,锅姐直播烤串的豪爽劲儿还上了本地热搜,谁能想到短短三个月,这场创业梦就被一纸合同和糊涂账彻底击碎。
开业第一天就跳闸三次,顾客摸着黑吃烧烤——这荒诞场景成了噩梦的开端。“房东说电路老化修修就好,结果每个月电费都比预算高出一倍,票据却永远对不上。” 锅姐翻出厚厚一沓缴费单,声音发抖。更蹊跷的是,当她联系前租户才发现,对方也曾因“电路问题”赔光本钱。此时合同里的漏洞才浮出水面:电表归属不明、违约金每天400元、禁止转租……这些用极小字体藏在附则的条款,成了勒紧脖子的绳索。
关店那天,房东带着律师上门,5万押金一分不退,还要追讨2个月“空置赔偿金”。“我们认栽,但至少得让其他创业者躲开这种坑。” 锅姐的抖音视频下架前,一条高赞评论道破真相:这不是单纯纠纷,而是利用信息差对创业小白的围猎。
值得深思的是,淮安近两年类似事件已非个案。去年某奶茶店因“水费异常”倒闭,今年初快餐店老板发现“消防改造费”比租金还高……当创业热情撞上精心设计的合同陷阱,普通人维权的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法律界人士提醒:签约前务必查验房东房产证、查询涉诉记录,每一笔费用都要书面确认。
锅姐夫妇的遭遇冲上热搜后,三家本地企业主动提出提供法律援助,也有网友自发整理《淮安租房避坑清单》。这场风波或许无法挽回200万损失,但它撕开的行业黑幕,正让更多创业者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
如果你打算创业租房,会提前做好哪些合同审查准备?
来源: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