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50万人大型研究:吃水煮蛋增加胆囊炎高血脂风险,还能吃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06:20 2

摘要:她觉得这样简单又健康,几十年如一日。然而,最近体检却发现胆固醇偏高,还查出了胆囊问题。医生随口问了句:“你是不是很常吃鸡蛋?”

林阿姨一直有个习惯,早餐只吃两个水煮蛋,搭配一杯温水。

她觉得这样简单又健康,几十年如一日。然而,最近体检却发现胆固醇偏高,还查出了胆囊问题。医生随口问了句:“你是不是很常吃鸡蛋?”

她才意识到,原来这看似健康的习惯,可能早已埋下隐患。不少人听到“水煮蛋”就觉得安心,毕竟它没有油、不重口味,还被当作健身餐的标配。

但一项涉及超过50万人的大型国外研究,却给人们泼了一盆冷水:长期食用水煮蛋可能增加胆囊炎和高血脂的风险。这是真的吗?鸡蛋还能不能吃了?

胆囊是一个小小的器官,藏在肝脏下面,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我们消化脂肪。

当胆汁变得过于黏稠、胆固醇含量过高时,就容易形成胆结石,进而引发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胀痛、恶心,甚至发烧。

高血脂其实并不只是“吃得油腻”那么简单。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会让血管变得硬、变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催化剂”。

一项刊登在《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追踪了50多万人,发现每天食用两个以上鸡蛋的人,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比例高出约18%,同时胆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

这不是说鸡蛋有毒,而是过量摄入蛋黄中的胆固醇,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确实是负担。

水煮蛋本身并不“坏”,但问题往往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如果你长期吃鸡蛋,又刚好中了以下几条,那就要留意了:

1.蛋黄吃太多,胆固醇摄入超标

一个鸡蛋的蛋黄胆固醇大约在180毫克左右。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也就是说,两个蛋黄就接近上限了。

如果其他餐食中还有动物内脏、海鲜等高胆固醇食物,就容易超标。

2.忽视个体差异,盲目效仿“健康餐”

有些人对食物中的胆固醇特别敏感,哪怕摄入量不高,也容易在体内累积。而有些人则代谢得快,不容易囤积。

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的代谢类型,一味照搬别人的饮食方式,反而出问题。

3.蛋白质摄入集中,肝脏代谢负担高

很多人把鸡蛋当作主要蛋白来源,一吃就是两个、三个,甚至一天五六个。肝脏是主要的蛋白代谢器官,过量摄入,会加重代谢负担。特别是中老年人,肝功能下降,风险更高。

4.忽略饮食搭配,整体结构不平衡

早餐只吃水煮蛋、或者蛋加牛奶,听上去健康,但缺乏膳食纤维、复合碳水和多样化营养,也会让身体的代谢系统长期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种结构性不合理,也是潜在诱因。

5.鸡蛋来源问题,隐藏健康风险

市场上的鸡蛋并不都一样。有些鸡蛋来自饲料中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的禽类,其脂肪构成、胆固醇含量都可能偏高。长期摄入这类蛋,可能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炎症反应和代谢负担。

很多人看到风险就直接把鸡蛋“封杀”,其实也没必要。鸡蛋是优质蛋白来源,关键在于吃法、吃量和搭配。只要掌握几个小窍门,你依然可以安心吃。

每天控制鸡蛋摄入量,蛋黄最好不超过一个。

搭配粗粮、蔬菜或豆制品,形成完整的营养组合。

避免单调饮食,不要三餐都以鸡蛋为主。

如果有胆固醇偏高或胆囊问题,建议定期监测血脂。

尽量选择来源可靠、无添加的鸡蛋,避免“激素蛋”。

适当改变烹饪方式,偶尔用蒸、煮、炒替代单一水煮。

不空腹吃鸡蛋,避免胆固醇吸收过快。

温馨提醒

水煮蛋不是“原罪”,但也绝不是无害的“超级食物”。我们总希望找到一种“万能食物”来解决营养问题,但现实是,饮食从来都是整体结构的事,而不是单个食物的好坏。

胆囊炎和高血脂的背后,是长期饮食习惯、体质差异、代谢能力交织的结果。

鸡蛋可以吃,但怎么吃更重要。不是怕鸡蛋,而是怕不懂吃的人。与其盲目模仿别人吃什么,不如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才是健康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Zhong VW, Van Horn L, et al.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Cholesterol or Egg Consumption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JAMA. 2019;321(11):1081-1095.

2. 陈志钦, 刘立红. "胆固醇摄入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56(4):345-34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达西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