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弯腰测试灭火器、清理厨房油污、搬离易燃杂物——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张小鹏的基层行,是一场不带剧本的“消防实战演练”,直击乡镇火灾隐患最顽固的角落。
核心提示:弯腰测试灭火器、清理厨房油污、搬离易燃杂物——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张小鹏的基层行,是一场不带剧本的“消防实战演练”,直击乡镇火灾隐患最顽固的角落。
九龙镇临街小超市的灭火器压力表指针悄无声息地指向了红色区域,店主却浑然不知。直到张小鹏弯腰指出:“灭火器已过期,着火根本用不了。”这一刻,安静的店铺里仿佛响起消防警报。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检查,而是一次直插基层的“消防突击”。没有提前通知,没有台账预演,只有推门而入的现场感和直面隐患的尖锐提问。
三镇暗访,揭开乡镇火患“隐身衣”
乡镇消防安全治理的难点在于隐患藏于日常,危险隐于习惯。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近日的专项行动,直接瞄准了这些“看不见”的风险。
在九龙镇,张小鹏直接测试应急照明灯,亲手检查灭火器压力值。他发现店主对消防设备维护一无所知,于是现场教学:“我教你怎么看压力表,每月都要自查一次。”
金孔镇的小餐馆厨房里,油烟管道积满油垢,灶台旁堆满纸箱等易燃物。张小鹏当即警告:“这些必须搬到室外,油烟管道不清理容易引发‘油火’。”
他掏出《乡镇消防安全手册》,翻到“厨房防火”章节,逐字逐句讲解注意事项,并要求店主将关键条款贴在厨房墙上,“每天开工前看一眼,就能避免很多风险。”
生命通道,破题“三合一”场所隐患
“上宅下店”、“前店后宅”这类集经营、居住于一体的场所,是乡镇火灾的高风险点。在云溪镇,张小鹏一边协助清理通道杂物,一边耐心解释:“楼上住人、楼下经营,一旦着火,疏散通道就是‘生命通道’,绝对不能堵。”他特别指出防盗网的安全隐患:“加装防盗网时要留一个能从里面打开的逃生口,关键时刻能救命。”
针对这些顽固隐患,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指导乡镇建立“九小场所”隐患台账,实行“整改一户、销号一户”的机制,确保隐患不反弹。
铁脚板+笨功夫,织密基层安全网
“乡镇消防工作不能靠‘一阵风’的检查,要沉下心来建机制、强能力。”张小鹏道出了基层消防治理的真谛。
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乡镇宣传办,用方言录制消防提示,通过村里大喇叭循环播放。宣传海报印着“电动自行车不要进楼充电”、“柴火堆远离住房”等实用提示,直达村民眼中耳中。
在村民李大爷家,张小鹏看到院子里堆放的柴火离厨房很近,便亲自帮忙搬运到安全角落:“大爷,柴火堆离灶台近了容易引火,这样既安全又整洁。”
责任清单,破解“人人无责”困局
基层消防治理最大的难点在于责任虚化。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创新提出“合力共治”模式,打破消防部门“单兵作战”的困境。
张小鹏在与乡镇干部座谈时,拿出梳理好的《乡镇消防工作责任清单》,依据消防法逐条明确职责:“乡镇要每季度召开消防工作会,村网格员要每周开展防火巡查,责任要分解到具体人。”
他们与乡镇网格员深度联动,构建“防消联勤”体系。一方面手把手教网格员检查技能,让网格员成为基层“消防尖兵”;另一方面联合开展排查,形成“发现—指导—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
同频共振,实现消防治理常态化
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紧扣乡镇不同时段风险特点,动态调整工作重点:春耕聚焦农用品存储安全,节假日紧盯集市人流与商铺用火,全年常态化推进电动自行车整治。
通过每周清楼道、每月入户宣传、每季度组织演练,避免“一阵风”式治理。消防措施与乡镇生产生活节奏同频,确保安全守护不缺位、不断档。
离开云溪镇时,张小鹏对乡镇消防专干说:“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项工作做扎实,把每一个隐患消除掉,才能筑牢乡镇火灾防控的‘铜墙铁壁’。”
他的消防车驶向下一站,身后是逐渐完善的乡镇消防安全网络——那里有懂得自查灭火器的店主、保持通道畅通的餐馆、远离灶台的柴堆,以及深植于心的防火意识。
【短评】基层治理,责任心就是最好的“防火材料”
盐亭县消防救援大队的这次行动,为何值得点赞?关键在于“实”字。不查台账直奔现场,不要汇报只看实效,这种“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才能真正发现隐患、解决问题。消防安全最怕形式主义,张小鹏和队员们用“铁脚板”踩实了安全防线,用“手把手”教学提升了群众自救能力。基层治理就需要这样求真务实的作风,让“最后一公里”成为“最放心一公里”。(李希军 魏敬瑶 苏东华)
来源:读听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