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我国研发和试飞六代机的影响,美俄这两个传统航空军事强国也在今年上半年就推出了自己的6代机研发计划,其中美国空军选择的是波音公司研发的F-47六代隐形战斗机,美国海军现在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的F/A-XX六代隐形舰载机,而俄罗斯方面给出的是苏霍伊的T-6
受我国研发和试飞六代机的影响,美俄这两个传统航空军事强国也在今年上半年就推出了自己的6代机研发计划,其中美国空军选择的是波音公司研发的F-47六代隐形战斗机,美国海军现在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的F/A-XX六代隐形舰载机,而俄罗斯方面给出的是苏霍伊的T-60和米高扬的米格-41战斗机。
俄罗斯T-60六代机目前还停留在ppt阶段,但是米格-41这种所谓的六代机的研发时间确实很早了,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按照俄方公布的研发进程,该机将于2025年首飞,2028年开始服役,旨在换装俄罗斯空军老旧的米格-31远程超声速截击机。
如今2025年即将进入9月份,如果俄罗斯能够按计划试飞米格-41这款属于六代机的话,就要在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中去完成,也就是说这款战斗机要能即将首飞才行。
根据目前已有的消息和资料来看,俄罗斯对米格-41的性能描绘十分惊艳,根据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2025年1月的声明,米格-41最大飞行速度可达4.5马赫,巡航速度可稳定在4马赫左右,实用升限则可达到35公里。还有消息称其最高速度能达到5马赫(约6125公里/小时),远超包括我国歼-20和美国F-22在内的五代机的速度。
还有消息称米格-41采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可将雷达反射截面积(RCS)降低至0.1㎡以下,作战半径为1400 - 1500千米。武器系统方面,它可携带79M6接触系列导弹用于反卫星作战,也能挂载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甚至还可能装备反导弹激光武器,报道称它上能打卫星,下能打航母,一副要称霸世界的气势。
此外,米格-41还将配备新型高效目标搜索和发现设备,能与俄罗斯未来全球防御系统协同工作,具备实时数据交换能力,还可能使用冲压发动机甚至脉冲爆震波发动机,后期或开发无人机型,同时具备执行太空任务的能力。
通过上述的描绘来看,俄罗斯的米格41战斗机可谓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新型战斗机,然而,美国媒体却对米格-41提出了尖锐批评。2025年8月24日,美国媒体《NSJ》刊发评论文章,直接将米格-41称为一项“幻象工程”,质疑其技术路线毫无现实支撑,不过是一个“吹牛”项目罢了。
文章指出,米格-41连原型机都未展示,也没有确认的发动机方案,风洞测试、航电验证、气动布局等目前都处于理论阶段,没有任何实质性工程进展,其配套的激光武器也不见样品展示。
美媒质疑并非毫无依据,参考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苏-57的发展历程,苏-57的核心部件,包括“产品30”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等,大多仍处于不断修正和升级的阶段,发动机尚未全面换装、隐身涂层饱受质疑、复合材料能力不足,所以从其试飞至今已有10多年的时间,其仍然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目前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的数量大致也只有30架左右。
美媒还认为米格-41所宣传的参数和功能,已超越传统飞行器范畴,比如其飞行速度可达4~5马赫,远超现有的战斗机飞行速度,而且飞行高度可达35公里,可发射的导弹击落卫星,已接近空天交界作战平台,要达到这样的性能,需要全新材料、动力以及极高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这些恰恰是俄罗斯军工体系的薄弱环节。
从全球六代机研发大环境来看,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但也都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国正同步推进空军NGAD项目和海军的F/A-XX舰载战斗机项目,其中NGAD项目F-47已突破传统平台概念,发展成为集有人/无人协同、多域信息融合、智能决策于一体的空中作战系统,不过其所需的核心动力系统——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在材料可靠性和高温试车等方面仍需长时间技术验证。
法国、德国、西班牙三国联合推进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项目,计划采用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技术还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同时面临热信号管理、无人机算法可靠性以及通信架构等难题。
英国、意大利、日本联合推进的“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项目,虽计划于2027年实现原型机首飞,但在隐身性能和有人/无人协同等关键技术上同样存在问题。
相比之下,米格-41项目也并没有即将完成的消息透露出来。受俄乌冲突影响,其资金投入受限。而俄罗斯的航空复合材料和隐身涂层工艺受限,航电系统依赖进口,发动机生产能力长期不足等问题,在米格-41项目上被进一步放大。西方制裁切断高端微电子、雷达组件和精密加工设备供应,也对该项目造成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米格-41要达到宣传中的性能并实现量产,困难重重。所以米格-41这款所谓六代机在今年试飞是不现实的。
米格-41战机有着令人期待的先进性能,但从目前实际情况和美国媒体的质疑来看,是否真的如报道中所称的那样还有待观察,其实到底是不是符合六代机标准,还得能看到原型机和其试飞的状况才行。未来米格-41究竟能否突破重重困境,实现从概念到实战装备的转变,也还有待时间检验。
来源:科普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