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邹济上跨铁路桥完成关键节点突破 2×80mT构箱梁现浇施工任务圆满完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22:20 1

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30日讯8月29日,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核心控制性工程2×80m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箱梁现浇施工任务圆满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为后续桥梁转体施工及全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鲁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30日讯8月29日,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核心控制性工程2×80m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箱梁现浇施工任务圆满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为后续桥梁转体施工及全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鲁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邻近京沪铁路营业线的重点工程,该项目施工区域紧邻京沪铁路上行线K674+912.8处,与铁路线交叉夹角66度,每天有近400趟列车从施工现场旁呼啸而过。施工团队严格遵循《邹城至济宁公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工程施工图》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成功克服了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高、支架变形控制难、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严等多重挑战,实现施工质量、安全、进度“三达标”。

据中铁六局石家庄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此次完成的T型刚构箱梁为单箱四室直腹板结构,主桥上部结构采用2×85m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设计,转体施工段长度达2×80m。梁体中支点根部梁高9.0米(相当于3层楼高),边支点梁高3.5米,梁高及底板厚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宛如一道巨大的“钢铁彩虹”横跨在铁路上空。整个现浇施工分5个节段进行,从0#节段到边跨现浇段,施工范围紧邻京沪铁路营业线,需严格规避对铁路行车的干扰,安全与技术管控要求极高。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施工团队创新采用“智能监测+精准管控”的施工方案。在支架施工中,通过承插型盘扣式支架体系与分级预压工艺,按箱梁自重1.2倍加载测试,确保支架变形稳定在每天≤1mm的精度范围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偏差控制。混凝土浇筑阶段,采用“两端向中间、对称分层”的浇筑工艺,配合智能温控系统,通过预埋冷却管通入循环水,将芯部最高温度严格控制在65℃以内,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安全防护方面,项目构建了“三层防护网”保障体系:设置2米高蓝色彩钢板围挡与1.2米高硬隔离设施,距铁路栅栏保持≥11.9米安全距离;配备专业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实时通报列车运行信息;所有施工材料与机具严格管控在铁路建筑限界之外。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铁路行车干扰或安全事故,实现“零投诉、零隐患”。

此次T构箱梁现浇施工共完成混凝土浇筑13,055.9立方米、钢筋绑扎2415.1吨、钢绞线张拉504.1吨。随着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项目将进入转体施工准备阶段,计划于2025年9月进行67度转体作业。

作为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发挥多重战略价值:一方面,彻底打通邹城与济宁两地的交通瓶颈,进一步完善鲁西南地区高速公路路网布局,有效分流104国道的交通流量,缓解其长期承载的运输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上跨式”设计实现公路与京沪铁路的立体交叉通行,既从根本上保障了京沪铁路这一国家干线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营,又为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进程注入关键支撑力,对促进鲁西南乃至淮海经济区的产业联动、人员往来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闪电新闻记者 刘杰 通讯员 吕康 周正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