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纽约时报》援引四位匿名官员的爆料:美军高层将在一个名为"Tank"的绝密会议室里,将号称美军最高机密的"O-plans"作战方案,用20-30页PPT向马斯克展示。
美国媒体抛出了一个大新闻,把特朗普气的发抖,直接在社媒上炮轰《纽约时报》“荒谬无耻!!!”
上周,《纽约时报》援引四位匿名官员的爆料:美军高层将在一个名为"Tank"的绝密会议室里,将号称美军最高机密的"O-plans"作战方案,用20-30页PPT向马斯克展示。
从危机预警到军事打击的时间表,内容详尽到连中国可能采取的防御弱点都包含其中。
按照美媒说法,主讲人阵容十分豪华:美防长赫格塞思、代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格雷迪、印太司令帕帕罗组团给马斯克上课。
最耐人寻味的不是爆料本身,而是特朗普团队的应激反应。五角大楼发言人帕内尔第一时间澄清"马斯克就是来参观",防长赫格塞斯也打圆场说"主要是谈军工创新",把话题引向军民合作。
但真正的高潮来自特朗普本人,他在24小时内两次“暴怒”回应,"中国根本不在讨论名单!""纽时又在编故事!""马斯克在中国有生意不可能接触机密!"
但《纽约时报》记者施密特抓住关键细节反怼:"如果只是普通会面,为什么要动用最高机密的Tank会议室?负责亚太战区的司令都到场了!"
这话说的也没错,所以,《纽约时报》真的只是编消息吗?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五角大楼真有机密作战计划,他们有多大可能向马斯克透露?
从商业逻辑看,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每年生产95万辆电动车,每年贡献近200亿美元营收,SpaceX的星链在中国周边部署了超过2000颗卫星。
让这样一位与中国有深度利益捆绑的商人接触核武级军事机密,就像特朗普自己说的一样,没有人相信五角大楼会向马斯克简报对中作战计划。
从政治程序看,美国《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密信息必须经过"知密许可"审查。马斯克既非政府官员,又没通过安全审查,五角大楼要是真敢泄密,足够让涉事官员把牢底坐穿。
但蹊跷的是,《纽约时报》的四位匿名官员信源相当硬核。
要知道该报国安团队曾爆出过"水门事件""棱镜门"等世纪大料,这次敢用"两名官员证实+两名官员补充"的背书模式,说明至少存在某种形式的会面安排。
而特朗普的反应有些过激了,从当前中美关系来看,美军方必然在着手准备针对中国的作战计划,但特朗普这两日的口风却急转直下,这次更是接连出面否认此事,如此急躁,很反常。
最重要的是,五角大楼开始抓内鬼了。
3月22日美联社爆出猛料:美国国防部从幕僚长紧急发布的内部备忘录,到全员停工的测谎筛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幕僚长直接摊牌——谁敢给媒体递刀子,军法伺候!
要是单纯辟谣,发个声明就能搞定,何必祭出全员测谎这种铁腕手段?看来《纽约时报》这次挖到的料,怕是戳中了要害。
最耐人寻味的是调查手段。除了翻查电子档案这种常规操作,居然动用了测谎仪。
要知道测谎结果在法律上都不能作为证据,军方却宁愿赌上公信力也要用这招,可见高层是真急了。
有情报专家透露,这次泄密可能涉及"五眼联盟"情报共享机制,难怪要搞全系统筛查。
这件事愈演愈烈,真相是什么尚不知,但对于中国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现阶段根本不具备与我们正面开战的实力。
2016年南海对峙时,美军双航母战斗群都没能占到便宜,如今面对拥有3艘航母、数百架五代机和完善区域拒止体系的中国军队,五角大楼的参谋们恐怕连推演胜算的勇气都没有。
其次,特朗普的执政逻辑与战争选项存在根本矛盾。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向来主张"美国优先",其核心战略是通过制造业回流和能源出口重振经济。
若真与中国开战,且不说军事风险,单是美股中概股集体崩盘引发的金融海啸就足以让美国经济倒退十年。
再者,从技术层面看,现代战争早已不是PPT能讲清楚的游戏。当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在俄乌战场发挥重要作用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也在加速部署"鸿雁星座"。
更不必说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的你追我赶,这些实打实的科技较量,可比会议室里的幻灯片实在得多。
不过这次美媒出乎意料的还炸出了特朗普对华的真实想法,他表示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战争,但他同时声称,如果战争真的爆发,美国“完全有能力应对”。
这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暴露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困境——既想维持霸权地位,又忌惮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
比起四年前"美国优先"的直白叫嚣,如今的特朗普显然学乖了。
毕竟中美贸易战的经验证明,单边制裁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让美国通胀率在2022年飙升至9.1%。与其说特朗普变得"温和",不如说美国已无力承担全面对抗的代价。
但这不代表特朗普会毫无动作,德媒曝出猛料,特朗普正在密谋"反向基辛格战略"。
简单说就是:重演当年联华制苏的戏码,只不过这次要拉拢俄罗斯对付中国。可问题是,这招放在2025年还能奏效吗?
特朗普最近疯狂向普京示好,暂停对乌军援、扬言要重建美俄关系,搞得欧洲盟友集体炸毛。
但就像德媒所说的,想联俄抗中?此路根本不通!
首先,经济基础压根不存在。当年基辛格能促成中美破冰,靠的是双方实实在在的经贸需求。
现在呢?美国页岩气革命后早就不缺能源,俄罗斯去年对华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稳居俄最大贸易伙伴。
想让普京放弃真金白银的中国市场,转投飘忽不定的美国怀抱?这买卖怎么算都亏。
其次,战略互信负数开局。北约东扩、颜色革命、经济制裁等等,美俄这些年积累的梁子太多了,也太难解开了。
最近俄外长拉夫罗夫直接摊牌“俄中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和中国的铁哥们关系,不是特朗普几条推特就能拆散的。
最后,特朗普本人才是最大bug。特朗普的政策堪比川剧变脸。今天说要联俄,明天可能就翻脸制裁。
普京这种纵横国际政坛20年的老江湖,怎么可能把国家命运押在特朗普的"心情政治"上?
更重要的是,中俄都清楚美国战略重心仍在印太。当华盛顿把60%海军力量部署亚太,在菲律宾新增4个军事基地时,中俄背靠背的合作已成地缘政治的必然选择。
就像我外交部说的:"中俄关系不受任何第三方影响,美方对中俄关系挑拨离间,完全是徒劳的"。
来源:兵器海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