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葡园,匠心酿甜:马陆葡萄何以成为上海都市农业样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7:50 2

摘要:自我们征集绿色食品品牌故事以来,全国各地的投稿如雪片般飞到了小编的邮箱里。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有的讲述了一个获证绿色食品产品的成长经历,有的呈现了绿色食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如何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操心,有的述说了绿色食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经验好做法。我

小编寄语

自我们征集绿色食品品牌故事以来,全国各地的投稿如雪片般飞到了小编的邮箱里。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有的讲述了一个获证绿色食品产品的成长经历,有的呈现了绿色食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如何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操心,有的述说了绿色食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将陆续刊登这些故事,下面,且听小编给大家一一道来~

♕故事主角:马陆葡萄

讲述人:赵一苇

马陆葡萄

盛夏的嘉定,葡萄园里,农户将一串葡萄放进印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包装盒,“这串能卖100元,靠的是‘马陆葡萄’招牌和实打实的绿色功夫。”这颗葡萄的绿色蜕变,已延续近45年。

从零到一:破土而出的产业奇迹

1981年,单传伦在马陆试种巨峰葡萄。2年后,试验田葡萄亩产达4000斤,打破了“葡萄不能过长江”的说法,拉开产业序幕。到上世纪80年代末,马陆葡萄种植面积近8000亩,成沪郊“致富果”。但90年代初,产量过剩导致口感下降,市场上出现了“马陆葡萄不甜了”的质疑。1992年,马陆葡萄研究所成立,单传伦任所长,提倡控产栽培,将亩产控制在2000斤,葡萄品质回升,每斤售价从2元涨至5元,绿色转型之路由此开启。

绿色生产:藏于细节的品质坚守

绿色生产的“功夫”藏在细节里。土壤养护上,马陆坚持“沃土计划”,夏季种绿肥增加有机质,冬季深翻打破板结。病虫害防治走“生态防控”路线,防虫网阻断害虫,粘虫板和糖醋液诱虫。春季喷施低残留的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严格控制亩产在1000斤以内,这是种植户心中的“铁律”。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的创新实践

科技让绿色更扎实。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总经理、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副所长单涛创新“垅式”种植解决水网地区渍水问题,“平棚架双主蔓分组整形”模式减少用肥50%、土地70%、劳动力30%。2022年,“马陆葡萄数字云平台”推广,RFID标签成葡萄“身份证”;2024年,区块链应用落地,经营主体、环境监测、生产销售等数据全监管,保障安全。品种多样也靠科技。从早熟的“夏黑”到晚熟的“阳光玫瑰”,120多个品种让马陆葡萄的上市期从5月底延续至10月中旬,横跨四个多月。

舌尖记忆:母子品牌的产业共赢

“不是所有长在马陆的葡萄,都能叫‘马陆葡萄’。”马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晋盼介绍,企业必须获得授权并纳入统一管理,生产产品必须达到28项品质指标才行。马陆葡萄带动20家授权主体申报并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绿色种植面积达1998.37亩,占到全区马陆葡萄种植总面积的42.64%。“母子品牌”模式下,企业品牌以“马陆葡萄”区域公共品牌为背书,形成合力,实现“优质优价”。如今,马陆葡萄不仅是上海市民的“舌尖记忆”,更是产值过亿元的上海都市农业样本。

当夕阳为葡萄园镀上金边,马陆葡萄带着“绿色”“智慧”的标签,正从上海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那份对绿色品质的坚守与执着,将在时光中酝酿出更醇厚的甘甜。

来源:迈臭品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