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尔图长篇小说《巴克图往事》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有评论甚至称之为“中国边境城市的史诗书写”。这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边境小城——新疆塔城各族人民在内忧外患的大动荡中求生存、谋发展、在不断抗争中追求美好生活的长篇小说。类似的文学作品很多,特别是西部地区,反映
用小说解开边城的历史密码
张 斌
《巴克图往事》
古尔图 著
作家出版社
古尔图长篇小说《巴克图往事》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有评论甚至称之为“中国边境城市的史诗书写”。这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边境小城——新疆塔城各族人民在内忧外患的大动荡中求生存、谋发展、在不断抗争中追求美好生活的长篇小说。类似的文学作品很多,特别是西部地区,反映某个地方在某个历史时间段的人文历史的长篇小说多如牛毛,真可以说“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为何独有这部作品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巴克图是新疆塔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口岸。小说就从这里写起,将百姓日常生活融入其内。通过牛、孔、吴三家两代人的生活日常和命运走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平民艺术形象。牛道全,他组织民团保护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孔云清,一个天津杨柳青商人的代表,他勇于冒险,一心壮大家业,他一次次地抗争,把儿子孔淑魁安排进警察署,试图为自己的商业版图保驾护航,这种夹缝求生之道,折射出旧时代经商的艰辛。吴鸣章祖上是左宗棠进疆随军郎中,他承袭家学,一边行医济世,一边还办起学堂,弘扬国学,代表着传统汉文化在边疆地区的历史传承。作者透过历史风云,将他们三家两代人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从而解析出边城历史的密码。
《巴克图往事》写历史,但这种历史不是历史学家的概括和结论,也不是文学家笔下的修辞,而是无数个惊险和动人的真实故事。写百姓生活,这种生活也不仅仅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而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全景,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无论是牛、孔、吴三家救助中亚难民,还是他们和士兵一起坚守塔城,虽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但他们对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小说以写百姓日常生活的方式打开历史,在炉火纯青的叙述中,既欣赏文学之瑰丽,又领略历史之厚重,宛若亲历其境,穿行其中,感受着个体命运与时代的复杂交织。
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段为1919年至1951年,共30余年。这30余年也正是牛、孔、吴三家第二代的成长期,他们从读传统的私塾到有部分学生走进古兰丹姆创办的女子新学堂,接受现代知识,作者通过描写年轻一代在风云变幻中的成长变化和命运抉择,展示的是这30年不仅有苦难和抗争,还有一代青年和整个社会的觉醒。牛家大女儿牛玉芹为追求自由而逃婚,结果却当了别人的情妇。孔家小女儿孔淑仪走出塔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最终走上革命道路。哈萨克学生努尔别克虽然离开私塾成了牧羊人,但他把类似的学校办到了牧区。吴家老二吴怀智,从私塾学生变成行商孔家的学徒,从跟着师父行商到自己独立行商,不仅继承了杨柳青商人的传统,而且其视野更加宏大,并承担如修公路这样的社会责任。作者通过对普通人精神生活的书写,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觉醒。
过去读西部小说,感觉聚焦和感悟历史的小说虽然很多,但透露出省悟与自信的小说不多。很多西部小说的主基调大都围绕贫瘠、保守、封闭,所体现的只是神秘和凄美。《巴克图往事》写塔城这个地区,写历史,写出了历史上的开放。虽然这种开放曾经是刺刀强迫下的开放,但在加拉汗宣言发布后,曾有一段相对平等的对外贸易和超乎寻常的发展,曾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小说突出巴克图在地理位置上的前沿,而不是偏远。在对内、对外的商贸活动的书写中,突破了封闭、落后这样的固有印象。塔城是十月革命最早传播的地方,苏联红军和白军在这里曾激烈交战,塔城人有深切的感性认识。加之多民族、多地方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不同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各种文化的交融,因此不可能保守,甚至很前卫。
在创作中,作者没有忽视西部与过往历史的关系,保持“对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广泛而深刻的体验”。因此,突破了固有的印象。一部作品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丰厚或增益,而在于是否提供了前人没有涉笔或浅尝辄止的东西。小说对新疆人民热情支持抗战,特别是塔城人民帮助从西伯利亚回国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做了详细的描写:“塔城地区不足万人,但一个月来各族群众却向这支队伍捐献了四千多床被褥,平均每家至少一床……巴克图牛家全部财物都换成了食物,供给大军食用,不图任何回报。”这样的描写让人心潮澎湃,感受到历史空间里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省悟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找到民族自信。
历史维度成就了这部小说。沙俄败兵袭扰时,面对强敌,不同民族、不同部落互通消息,民团将牧民藏在北山,藏在库鲁斯台草原湿地;匪军攻城,孔淑魁、牛大脚以及吴怀智和他的俄罗斯族老婆忙着搬运土块石头堵门洞;遭难不敢出门的吴家,吃的面粉都是对门打铁钉马掌的维吾尔族朋友半夜送的……小说从史实中提取独特的视角,以作者的想象力填补真实事件的细节,构建行动与行动、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赋予过往岁月以新的生命。
历史在塔城这个边境城市并非单纯的时间流逝,还有各族群众的奋斗、抗争和成长。巴克图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叙事元素,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构成一种心灵的投射,象征着一种集体无意识和边民们的信仰体系,隐喻了边疆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挑战,不仅成为一个展现侵略与反侵略、掠夺与反掠夺、生存与毁灭的冲突与挣扎的场所,而且象征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冲突与动荡中不断融合,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逻辑。
作家出版社推荐
《巴克图往事》
王尧:每个时代都有难题,知识分子既清醒也困惑
星辰的隐喻——论北乔《大地上的星辰》中的乡土记忆与精神返乡
新书推荐 | 《大望路还有梦想》:都市丽人生存手册,职场爱情喜剧和人物百态
排版:邓 宁
编辑:祁创祎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来源: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