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凌晨蹲摊吃米线!25万逛超市,宿迁人这次赢麻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0 18:44 2

摘要:凌晨两点的宿迁青年路,夜排档的灯泡在夜风里摇晃出昏黄的光晕。一个穿深色Polo衫的男人蹲在塑料小板凳上,捧着一次性碗里的牛肉米线吃得冒汗,旁边围着七八个人举着手机,有人喊“东哥,合张影呗”,他抬头笑出眼角的褶子,顺手接过手机时,还弯腰捡起地上掉落的筷子。这张被

凌晨两点的宿迁青年路,夜排档的灯泡在夜风里摇晃出昏黄的光晕。一个穿深色Polo衫的男人蹲在塑料小板凳上,捧着一次性碗里的牛肉米线吃得冒汗,旁边围着七八个人举着手机,有人喊“东哥,合张影呗”,他抬头笑出眼角的褶子,顺手接过手机时,还弯腰捡起地上掉落的筷子。这张被路人拍下来的照片,凌晨三点就在宿迁人的朋友圈炸了锅。谁也想不到,几个小时前刚在京东折扣超市剪彩的刘强东,会以这样的姿势出现在街头——没有前呼后拥,没有西装革履,就像街坊邻居蹲在巷口吃宵夜。而更让人咋舌的是,再过十几个小时,这个刚吃完米线的男人,可能要坐在“苏超”球场的看台上,和上万宿迁人一起为家乡球队呐喊。

一辆贴着京东标的白色中巴,载着他在24小时里跑完了三场“家乡约会”:从超市货架前的俯身查看,到路边摊的筷子相碰,再到即将响起的球场欢呼声。这哪里是富豪回乡?分明是把20年的商业布局,藏进了一碗米线的热气里。

清晨九点,宿迁经开区希望城的卷帘门刚拉起,人群就像潮水般涌进京东折扣超市。入口第一排货架前,大爷大妈的购物车撞在一起——9.9元30枚的鲜鸡蛋堆成小山,16.9元一斤的金枕榴莲散着甜香,有人举着手机对着价签拍,嘴里念叨“比菜市场还便宜”。广播里循环喊着“线上下单30分钟到家”,穿校服的学生对着手机比价,阿姨们则直接把鸡蛋往布袋里塞,实惠购物的快乐写在每个人脸上。

这不是京东第一次在小城搞动作。涿州首店两天涌进10万人的纪录,在宿迁被轻松打破——毕竟这里是刘强东的主场,790万人口是涿州的近8倍,光是四店同开的阵仗,就足够让全城沸腾。5000平方米的店面里,5000多种商品摆得满满当当,从米面油到家电,价格牌上的数字像在跟本地超市“叫板”,但谁都知道,这背后是京东砸下的真金白银。

有人说这是“情怀撒钱”,但翻开账本就懂没那么简单。截至今年6月,京东在宿迁投的钱已超200亿:骆马湖畔11万平方米的全球培训基地4月刚启用,2000名客服和物流员在这里上课;千亩亚洲一号智能仓每天分拣50万件包裹,从这里出发的快递,能让宿迁人早上买的榴莲,中午就出现在餐桌上。现在开的折扣超市,不过是把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钉在家门口——产地直采的菜,先到区域中心,再进大超市,最后30分钟送到家,这套流程跑顺了,就能复制到全国2800个县域。宿迁哪是什么家乡?分明是京东的“县域实验室”,20年里从物流到零售一步步测试,如今开四家大店,不过是把“样板间”换成了“旗舰店”。

傍晚的宿迁体育中心,气氛比超市更热烈。“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民间昵称,今晚要上演宿迁对淮安的重头戏。球场外,“看苏超,上京东,猜胜负”的条幅从北门拉到南门,穿宿迁队球衣的骑手骑着电动车绕场,车筐里的气球印着京东的logo。直播间里,主持人刚喊“进一个球抽一年PLUS会员”,弹幕就刷成了瀑布。

这一切的热闹,都和京东6月的签约有关。当时他们成了苏超官方合作伙伴,还拿下宿迁队的顶级赞助。有人在达沃斯追问刘强东会不会来,他梗着脖子说“去,必须去”,一句话把全城的期待值拉满。对宿迁人来说,这哪是普通球赛?是家门口的“世界杯”——快递小哥能组成啦啦队,超市收银员能聊战术,连凌晨卖米线的老板都在说“今晚咱队肯定赢”。

没人比刘强东更懂这种“家乡荣誉感”的力量。超市用低价把人留住,球赛用情感把心拴住,这两步棋早就算好了。鸡蛋、榴莲打穿底价,是让人习惯打开京东APP买日用品;赞助球赛让京东logo出现在赛场,是把“购物平台”变成“家乡符号”。就像宿迁人现在常说的“老乡买东西,当然找京东”,这种顺口的认同,比任何广告都值钱。

涿州首店两天10万人,宿迁人口是2.5倍,算下来48小时里25万人涌进这四家店,相当于把半个城的人请进了京东的“主场”。再加上骑手方阵、比分竞猜、会员裂变,线上线下的流量像滚雪球一样涨。之前有人算京东外卖烧了148亿亏不亏,现在看这碗米线、这场球就懂了——先让老乡觉得“实在”,赚钱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网友“宿迁小张”在微博里写:“凌晨合影时东哥捡筷子的瞬间,比任何演讲都让人觉得亲近。”抖音里有人晒视频,妈妈抢鸡蛋上了本地新闻,爸爸在球场跟骑手一起喊加油,“全家都被京东包围了,却一点不反感”。知乎上的商业博主分析得透彻:“这是把低价超市当民生工程,把草根球赛当情感纽带,既解决小城买东西贵的问题,又给大家找个乐子,商业和善意捏得恰到好处。”

夜色渐深,体育中心的灯光亮了起来。刘强东坐在看台上,身边的球迷递来喇叭,他接过来就跟着喊“宿迁加油”,和凌晨吃米线时的样子没两样。场边的京东logo在灯光下闪,超市里的鸡蛋还在补货,配送员的电动车筐里,除了包裹还有印着比分的宣传单。

一辆中巴车驶过宿迁的街道,留下的不只是折扣超市的烟火气,不只是球场的呐喊声,更是一种提醒:当企业把根扎进家乡的土壤,用实在价换信任,用真感情换认同,赚钱和做好事从来不是二选一。就像那碗凌晨的米线,热气里藏着的,是商业最本真的温度——让老乡过得好,自己才能走得远。

今晚的宿迁,鸡蛋的香味和球场的欢呼还在飘,这大概就是县域经济最动人的样子:有人情味,有烟火气,更有踏踏实实向前走的劲儿。

来源:千山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