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惊现致癌物?13款零添加12款中招,国产酱油要凉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19:39 2

摘要:“13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12款检出铬,7款检出总砷!”这般消息毫无征兆地在网络世界炸裂,瞬间点燃网友们的关注热情,恐慌和焦虑迅速在大众间弥漫。毕竟,酱油可是中国人厨房里的“常客”,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这消息一出,谁能淡定得了?大家满心疑惑,难道一直以来吃进嘴

“13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12款检出铬,7款检出总砷!”这般消息毫无征兆地在网络世界炸裂,瞬间点燃网友们的关注热情,恐慌和焦虑迅速在大众间弥漫。毕竟,酱油可是中国人厨房里的“常客”,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这消息一出,谁能淡定得了?大家满心疑惑,难道一直以来吃进嘴里的酱油竟是“致癌毒药”?

记者来到街头,向几位买菜归来的大妈告知酱油“不安全”,含有致癌物。大妈们的反应十分夸张,一位大妈手一抖,刚买的菜差点掉在地上,瞪大双眼,满脸都是不敢置信,“天天做饭都用酱油,这以后可咋办?”与此同时,网络上大批博主和营销号纷纷活跃起来,疯狂给网友科普铬和砷的危害。在这信息洪流的冲击下,网友们坐不住了。有人在社交平台发文,信誓旦旦表示绝对不会再碰那些检出铬和砷的品牌酱油,还有些人宣称从此告别酱油,或者只信赖外国品牌,像这次检测中未检出问题的味事达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安全之选”。

不过,也有网友在这场闹剧中保持清醒。他们在评论区留言,“抛开剂量谈毒性,简直胡闹”,这一理性声音像一道光,给这场被情绪主导的风波带来一丝冷静思考的可能。

先看看铬和砷,它们到底是不是添加剂?乍一看,零添加酱油里检测出这两种物质,任谁都会觉得被欺骗,心里窝火。但专业人士出来解释,铬和砷不是酱油制作时人为添加的,也和工艺水平没关系。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农药使用又增加了土壤里它们的含量。简单来说,只要用粮食酿造酱油,就很可能检测出铬和砷。这么看,那些检测不出铬和砷的酱油,反倒让人怀疑是不是纯粮食酿造的。

再看味事达酱油为何没检出铬和砷。查阅检测报告发现,这次检测标准是0.005毫克每公斤,并非国家标准。要是把标准设得更高,比如0.0005毫克每公斤,味事达还能“独善其身”吗?这很难说。

说到检测标准,国家标准规定每公斤酱油含铬小于1毫克、含砷小于0.5毫克即为合格产品。而这次所谓的检测报告,标准居然是国家标准的100倍!这误导性太明显了。网友们纷纷吐槽,“这不是故意制造恐慌吗?按这标准,还有多少食品能合格?”

一提及中国食品,很多人就带着固有偏见。有人开玩笑说“中国人身体最强大,能把元素周期表吃进肚里”,更离谱的是,还有人传播阴谋论,声称这是国家故意为之,为的是让医院多赚钱,压榨老百姓。可事实呢?被大众视为食品最安全的美国和日本,其食品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这次检测里唯一没检出铬和砷的味事达,如今是美资全股控制的公司,这份检测报告的公正性实在存疑。

回顾往昔,中国不少民族品牌就毁于类似的不实报告和谣言。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莲花牌味精就是典型。多年前,“吃味精会致癌”的说法传开,铺天盖地的鸡精广告趁势占领各大电视台。如今,中国鸡精排名前四的品牌全是外资控股。莲花味精的衰落,不只是一个品牌的悲剧,更是民族产业发展路上的沉重打击。

面对酱油“致癌”风波,公众该如何理性看待?专家给出建议,大家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要保持冷静,别轻信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检测报告和谣言。相关部门也得加强对食品检测行业的监管,规范检测标准,防止误导公众的情况再次发生。

这场酱油“致癌”风波,不只是对酱油行业的冲击,更是对公众理性思维和民族品牌信任度的严峻考验。我们不能让偏见和谣言毁掉民族品牌,也不能被不实信息左右。在追求食品安全的道路上,多些理性思考,少些盲目跟风;多些对民族品牌的信任,少些无端质疑,一起守护民族品牌的未来。

来源:农村大代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