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仅有的开元通宝,如果不是出自佛塔地宫,谁敢当成真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8:05 2

摘要:1981年,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宝塔法门寺,在连日暴雨后,塔身突然由纵向一劈两半,其中一半轰然倒塌。六年后,国家决定重建寺塔,在清理废墟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宫入口。

1981年,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宝塔法门寺,在连日暴雨后,塔身突然由纵向一劈两半,其中一半轰然倒塌。六年后,国家决定重建寺塔,在清理废墟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宫入口。

当考古人员打开地宫第一道石门后,他们进入了19级台阶的甬道,发现地面上居然覆盖着厚厚一层铜钱,总数超过27000多枚。

这些钱币种类繁多,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五铢钱等。

法门寺考古老照片

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13枚藏在后室银灯盏中的特殊“钱币”:玳瑁开元通宝!

玳瑁是一种海龟,生活在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它的甲壳通常被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描写,说明玳瑁饰品在古代很受欢迎。

在唐代,玳瑁是皇室贵族专属的珍贵材料,普通百姓甚至一般官员都不能使用。

它也是佛教密宗的七宝之一,与金、银、珍珠、珊瑚、水晶、琉璃并列,在古代珠宝排名中位居第五,超过了金银珍珠和珊瑚等物。

13枚玳瑁开元通宝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它们大小基本一致,直径在2.5至2.75厘米之间,厚约0.12厘米,13枚总重24.8克。

颜色淡黄中泛青,似玉但不透亮,有蚌壳质感。上面的“开元通宝”四字是刻成的,刀法为双边斜刻,所以字体看起来突起且特大。其中一枚背面刻有莲瓣式花纹,另一枚背面光素,未刻字。

最重要的是,13枚玳瑁开元通宝没有任何使用磨损痕迹表明它们不是流通货币,而是专门为供奉佛骨舍利制作的纪念币。

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是唐代皇家寺院,因安放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唐代诸帝大规模迎佛骨达七次之多。

咸通十四年(873年)的那次迎佛骨活动,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皇室贵族争相施舍,施财巨万。

玳瑁币作为佛教七宝之一,被制成开元通宝样式,寓意深刻。有专家认为,伴随舍利埋藏的钱币,并非采用其世俗货币的意义或价值,而是以钱币的质地来取代“七宝”中的金或银。玳瑁材质钱币的出现,也属于此类。

由于玳瑁不是金属,无法用熔铸的方式铸造,只能手工雕刻而成,每一枚都是单独制作,是独一无二的“限量版”。

开元通宝之最

可想而知,它们的制作心血和价值远远高于金、银质地的“开元通宝”,是一种珍贵的、具有礼仪性和观赏性的象征性钱币。

13这个数字在佛教中具有特殊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代表功德圆满。13枚玳瑁币与13层佛塔相呼应,绝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而玳瑁开元通宝在史籍中从未记载,地宫内《衣物帐碑》也未见到记录。这可能是因为它属于皇家专用供佛物品,数量极少,外界无从得知。

它们是我国从未见过的货币品类。如果不是在法门寺地宫这种,具有明确纪年和皇家背景的遗址中发现,谁敢相信这是真货?

法门寺的珍宝无数

现如今,玳瑁是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相关制品被严格保护。所以我们只能在古董里见到这种异宝。

而法门寺地宫共出土了2499件唐朝时期的稀世珍宝,玳瑁开元通宝只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考古证据确凿,专家才能确认它们的真实性和价值。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