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聚焦“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主题,“童成长·爱心妈妈伴童行”巾帼科普行动先后在长沙市天心区桂井小学、红卫小学开展,共为近300名师生奉上气象科普盛宴。湖南省气象学会的专家团队精心制作了一堂名为《预见:天空中的“大眼睛”》的气象科
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聚焦“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主题,“童成长·爱心妈妈伴童行”巾帼科普行动先后在长沙市天心区桂井小学、红卫小学开展,共为近300名师生奉上气象科普盛宴。湖南省气象学会的专家团队精心制作了一堂名为《预见:天空中的“大眼睛”》的气象科普课,与孩子们共同探索卫星在天空中的“侦探的魔法技能”——预警,为其架起科学认知与生活实践的桥梁。
“天空中的‘大眼睛’是什么?”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思华与孩子们一起学习2025年世界气象日宣传片,为他们展示了全球卫星大家族图,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卫星的定义、类型,认识卫星在水文气象观测、干旱洪涝灾害预警、大气环境生态监测中的“千里眼”作用。
红卫小学的科普课堂上,当看到风云卫星精准捕捉到的团洲垸从溃堤到修复完善监测过程时,五年级的孩子们兴奋地说:“原来卫星不仅能‘看’天气‘打’电话,还能‘算’灾害!”科普讲解中穿插的知识竞答环节,更是让孩子们聚精会神,小手高举,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
在桂井小学,孩子们积极与卫星遥感专家韩宇互动,“那么多卫星,像碰碰车一样撞在一起怎么办?”“卫星被龙卷风吹到掉进大海了怎么办?”……童趣十足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韩宇运用常见生活场景妙趣作答:“卫星有自己的轨道,就像大家在不同的跑道上跑步,所以不会相撞。”“如果卫星被大风吹跑、掉进海里了,我们会开大船去‘救’它。”……互问互答气氛热烈,孩子们惊叹连连。
此次气象科普进校园不仅为孩子们播撒了探索自然的科学种子,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气象知识走进课堂、融入生活。湖南省气象学会多年来通过推出气象科普专家专题讲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指导创建、气象科普进校园等举措,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体验,不断增强其气象科普服务效能。
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副主任李幽燕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与湖南省气象局的合作,合力为公众搭建起认知气候变化的“科普桥梁”,以“童成长·爱心妈妈伴童行”巾帼科普行动为纽带,汇聚湖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湖南教育电视台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打破科普资源的地域界限,推动气象科学成为全社会读懂天气密码、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语言”,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入更多科学力量。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