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都地铁的“自然基因”根植于“公园城市”的绿色基底,在车站设计之初,设计师便将生态理念融入站点。轨道空间与自然景致无缝衔接,带来“站即景、景即城”的独特体验。
继外交部向全球网友
“种草”中国最美地铁后
最近,央视新闻又向
海内外观众讲述中国地铁的
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现代之美
其中
成都地铁1号线西博城站
7号线金沙博物馆站等
众多地铁站纷纷上榜~
快来看看咱们平时坐的地铁
到底有多美!
地铁里的自然之美
成都地铁的“自然基因”根植于“公园城市”的绿色基底,在车站设计之初,设计师便将生态理念融入站点。轨道空间与自然景致无缝衔接,带来“站即景、景即城”的独特体验。
西博城站内即可邂逅公园城市美景
毗邻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地铁目前面积最大的地铁车站——西博城站是成都首个建在公园里的地铁站。
车站采用“化路为桥、站桥一体”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头上跑汽车、脚下有地铁,遥望一片绿、出站就见园”。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彰显城市治理的成都智慧。
西博城站外的公园城市景观
地铁之中,尽享自然之美;地铁之上,邂逅城市美景。穿行在城市之中,便捷、绿色的地铁,载着市民解锁四季美景。
大面铺站外的盎然绿意,三元站外的绚烂金黄……坐地铁畅享春赏繁花、夏逛公园、秋拍银杏、冬观展览已成市民生活常态。以地铁为起点,人们沉浸体验公园城市独特的自然之美。
大面铺站外与城市风景完美结合,吸引市民游客纷纷打卡
地铁列车与雪山美景同框
地铁里的文化之美
走进金沙博物馆站,人们可与三千年前的古蜀先民隔空凝视;在抚琴站,我们惊叹于汉白玉浮雕的璀璨光影;迈步皇花园站,又宛若置身“花重锦官城”的诗意画卷——成都地铁不只是“城市动脉”,更是重要的“文化展廊”。
▲金沙博物馆站主题文化墙
车站里,成都地铁运用建筑设计、空间美学,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列车上,一个个关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故事,带来流动的文化体验;通勤路上,无论转角邂逅的文化艺术展,还是动起来的“千里江山”,成都地铁以轨道链接中国、城市文化美学,向世界奏响“最美中国”的动人韵律。
▲金沙号主题列车
一直以来,成都地铁致力于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打造世界级的“地下文化走廊”、国际范的“文化名片”、蜀都韵的“地下流动文化博物馆”。
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创新提出“中国气派、巴蜀风采、成都魅力”三大地域文化独特标识,按照“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景”开展地铁文化设计,形成了包含熊猫文化、美食文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音乐文化、山水文化等14类特色文化的地铁车站,串联起千年古都与未来之城的华美乐章。目前,成都已开通运营423个地铁车站,其中重点艺术站91座,艺术站85座。
▲“艺术与城市的对话”地铁空间中外公共艺术展
地铁里的现代之美
从古蜀文明的轨道表达,从到670+公里上的未来之城,成都地铁不仅承载着人们日常通勤,更化身城市文化的“展廊”、国际传播的“窗口”,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诗意篇章。
城市之下,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给市民带来全新体验:18号线、19号线飞驰,串联城市腾飞的速度与温度;资阳线以最高160km的时速,温暖链接便捷的都市圈通勤生活;智慧车站、智慧出行等智慧场景,为市民带来现代化出行体验。
城市之上,TOD让轨道上的美好生活体验更加具象化:在双凤桥TOD,“隔壁子·未来社区生活中心”构建“从家门口到隔壁子,再到all in one的TOD社区生活”,一站式满足市民居住生活、商务办公、休闲游憩等需求;首个TOD示范项目陆肖TOD,以地铁站为核心,集居住、商业、办公、教育于一体,不断呈现公园城市的诗意栖居。
隔壁子·未来社区生活中心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线路,犹如遍布城市的“血管”,不仅是人们公共交通出行的“首选项”,也是城市发展的“加速器”。
未来,成都轨道集团将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打造更具文化特色的站点,为成都的文化繁荣与城市形象提升贡献更多力量,为成都加速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来源:成都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