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学年伊始,一幅幅温馨而充满创意的迎新画卷,正在北京各区小学的校园里徐徐展开。多所学校以匠心独具的活动,为一年级新生点亮了成长的第一盏灯。有的学校通过“开笔礼”“朱砂启智”等仪式,在孩子心中播下明礼、感恩的种子;有的则注重行为养成与情感适应,用细致的校园探秘、
新学年伊始,一幅幅温馨而充满创意的迎新画卷,正在北京各区小学的校园里徐徐展开。多所学校以匠心独具的活动,为一年级新生点亮了成长的第一盏灯。有的学校通过“开笔礼”“朱砂启智”等仪式,在孩子心中播下明礼、感恩的种子;有的则注重行为养成与情感适应,用细致的校园探秘、路队模拟和亲切的师生面谈,帮助孩子从容迈出“第一步”;更不乏学校以科技、艺术、体育等多元展示激发兴趣,以亲子互动、家校协作凝聚共识。一起来看!
传统文化与启蒙仪式
传承中奠定成长基石
多所学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以传统文化仪式作为迎新活动的重要环节,为新生营造庄重而温馨的入学氛围,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认真书写“人”字,一撇一捺间领悟“立德树人、端正做人”的道理。
海淀区星火小学全体一年级新生身着整齐的服装,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列队走过“状元桥”,正式开启学习生涯。学校还设计了“正衣冠”“朱砂启智”和诵读《弟子规》等环节,引导孩子从穿戴整齐、心怀感恩等细节处培养良好习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依次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朱砂点智、开笔启蒙等活动,还在心愿卡上写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
怀柔区第六小学的开学仪式在庄重而温馨的“开笔礼”“击鼓明志”等环节中拉开帷幕,更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亲子环节,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触摸橙子、大葱等寓意吉祥的物品,寄予“心想事成”“聪明伶俐”等美好祝愿。
这类活动不仅增强亲子情感,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缓解孩子初入校园的紧张情绪,体现出各校在文化传承与情感教育方面的用心。
校园适应与习惯培养
体验中融入新环境
面对刚刚离开家庭、步入集体生活的一年级新生,帮助其熟悉校园、建立规则意识成为多校迎新活动的重点,帮助孩子们从容迈出成长第一步。
方家胡同小学在校门口布置了彩虹气球。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听课魔法”“挺拔魔法”和“发现美的旅程”等环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坐姿习惯。
呼家楼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在入学教育期间,耐心引导孩子们体验校园生活,告诉他们有需要时主动向老师表达想法。正副班主任带领孩子们熟悉校园环境,了解课堂要求,学习课间规则,为孩子们创造同伴互动的机会。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设计了“认知-体验-实践”三维课程体系,通过“校园探秘”活动引导新生认识场所、学习排队与问好,以游戏方式渗透听课、发言等学习习惯。
平谷区第四小学的班主任们则化身“引路员”,细致指导孩子接水、如厕等日常行为,培养懂规矩、讲文明的生活习惯,并提前组织熟悉放学路线,为有序的校园生活打下基础。
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通过“新生有约”面谈活动,让老师与孩子像朋友般对话,细致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拉近新生与校园的距离,减少陌生感。
互动展示与家校共育
活动中绽放新梦想
多所学校通过丰富精彩的互动活动,为新生提供展示自我、畅想未来的舞台,并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共同守护孩子成长。
西城区奋斗小学在“快乐成长”展示活动中,高年级学生以打击乐、音乐剧、快板等形式欢迎新生,并通过科技、体育、劳动、德育等多方面的成果展现,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才艺展示环节更让孩子绽放自信与活力,在互动中传递“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设计“小站闯关”活动,孩子们在完成摘祝福卡、剪纸等任务过程中集齐代表品德、活力、智慧与实践的“里程贴”,最终获得吉祥物的拥抱奖励。这种游戏化设计不仅消除紧张情绪,更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挑战中收获成长信心。
石景山区先锋小学由书记、校长亲自为家长介绍办学理念与文化,并准备了入学礼包,帮助家庭更全面了解小学生活。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通过发放坐姿矫正器等“入学礼包”,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文化及要求,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各校设计的一系列家校共育活动,既展现了学校办学理念,也建立起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为后续协同育人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