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万粉丝网红谎报灾情被处罚:流量诱惑下的法律警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0 14:55 3

摘要: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网红凭借自身影响力,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他们的言行往往能引发大量关注,左右公众认知。可就在近期,一位坐拥82万粉丝的网红,为了博眼球、吸粉引流,竟不惜谎报灾情,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波澜,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当下,网红凭借自身影响力,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他们的言行往往能引发大量关注,左右公众认知。可就在近期,一位坐拥82万粉丝的网红,为了博眼球、吸粉引流,竟不惜谎报灾情,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波澜,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事情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陕西岚皋网警在日常工作监测中发现,一位拥有82.3万粉丝的短视频网红,接连发布多段标注为“陕西洪灾”的现场视频。视频里,道路被洪水淹没,车辆被无情冲毁,树木也被狂风暴雨折断,种种触目惊心的画面,迅速吸引众多网民关注与讨论。一时间,网友们纷纷转发、评论,表达对陕西灾情的担忧,相关话题热度不断攀升。

然而,细心的网警却发现了其中的蹊跷。经公安机关初步核实,在该网红发布这些视频期间,陕西地区虽有降雨,但远未达到视频中所呈现的严重灾情程度。这一异常情况立即引起网警的高度警觉,随即展开深入调查。通过技术手段和大量排查工作,警方最终确认,该网红发布的视频均与陕西无关,是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段,从其他地方的灾害视频拼凑剪辑而来,属于典型的编造传播网络谣言行为 。

查明真相后,岚皋公安机关依法传唤视频发布人彭某。面对警方询问,彭某对自己为了博取关注、增加粉丝量,恶意造谣、传谣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原来,在流量至上的观念驱使下,彭某妄图通过制造耸人听闻的虚假灾情信息,快速吸引眼球,实现粉丝数量的暴增。但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一行为严重扰乱网络秩序,更触犯了法律底线。目前,岚皋警方已依法对彭某作出行政处罚,让其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彭某的行为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部分网红为追求流量,毫无底线地消费灾难、编造谣言。比如,在涿州发生洪灾时,有网红前往救援现场,不是真心实意参与救援,而是先摆好机位,上演“摆拍式救人”,将灾区当成自己的流量秀场;还有人冒充牺牲者家属开直播敛财,利用公众的同情心谋取私利;在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也时常出现移花接木的“水库决堤”谣言,或是利用AI生成“地震废墟”图片来误导公众。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洪灾期间,全国就查处编造传播灾情谣言案件30余起,涉事账号粉丝总量超500万。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干扰正常救援秩序,更在社会上引发不必要的恐慌,给本就严峻的救灾工作增添阻碍 。从法律层面来看,编造传播虚假灾情的行为,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 - 10日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1000元以下罚款 。而《刑法》第291条更是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造谣行为纳入刑事追责范畴,最高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025年,青海一网民因编造地震谣言被刑拘;四川某主播因虚构“自杀”事件被立案调查,都彰显法律对造谣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网红拥有大量粉丝和影响力,更应以身作则,传播真实、正能量的内容。为根治这类消费灾情、编造谣言的顽疾,除了加强法律监管与约束,平台也需承担起责任。应加大对内容的审核力度,督促博主加注虚构内容标签,及时关闭消费灾难事故的账号,不给别有用心之人提供舞台 。广大网民也要提高自身辨别能力,面对未经证实的信息,保持审慎态度,不盲目转发,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此次82万粉丝网红谎报灾情被处罚事件,为所有网红和网民敲响警钟:在追求流量的道路上,绝不能以牺牲道德和法律为代价。只有遵守法律法规,传播真实信息,才能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夜幕下畅谈的故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