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厨房插座罢工那天,师傅抡锤的声音像在敲我的钱包:一块砖八十,补漆另算,最后墙面像打了补丁的马褂,怎么看怎么别扭。
砸过一次瓷砖后,我对暗线的滤镜彻底碎了。
厨房插座罢工那天,师傅抡锤的声音像在敲我的钱包:一块砖八十,补漆另算,最后墙面像打了补丁的马褂,怎么看怎么别扭。
后来跑工地多了才懂,墙体就是电线的牢笼。
潮气闷在里面,绝缘皮三年就能脆成薯片;承重墙上动刀更吓人,一条裂缝从踢脚爬到天花板,赔笑送礼求物业通融的画面太尴尬。
直到去年去杭州蹭饭,被亲戚家的布线惊到:客厅一圈极窄铝合金盖板,颜色跟吊顶无缝衔接;卧室换成仿胡桃木PVC槽,顺着踢脚绕一圈,远看像护墙板升级款。
亲戚拍拍盖板:“上周路由器换位置,十分钟抽旧换新,一滴灰没落。”那一刻我悟了:线路不是罪证,遮遮掩掩反而心虚。
现在建材城的颜值卷疯了。
哑光不锈钢拉丝款配工业风简直绝配;奶咖色肤感膜款贴着奶油风墙面毫无违和;还有儿童房专用星空图案轨道灯一体式盖板,娃追着光点跑的样子萌翻。
谁说实用不能好看?
算笔账更扎心:开槽人工+修补材料≈每米150元起步;金属盖板最贵也就80元一米还能重复利用。
维修?
撬盖板两分钟vs砸瓷砖两小时选哪个?
更别提老房子墙体薄如饼干一敲就酥。
有人担心积灰?
吸尘器扁嘴头每周溜一圈的事。
怕小孩抠?
选带卡扣的高强度ABS版本指甲都掰不开。
至于说影响层高?
两厘米厚度还不如踢脚存在感强。
最近帮闺蜜盯装修现场看她纠结到薅头发直接把话挑明:预算紧就选白色极简盖板沿顶角走一圈刷漆时顺便盖过去视觉上直接消失;不差钱就做局部吊顶把主线藏进去露出来的部分用同色金属套打个假梁造型反而成了空间亮点。
说到底日子是自己过的今天省下的几百块将来可能变成几千块的维修费甚至更大的麻烦值不值?
面子工程再漂亮也挡不住几年后的一场雨渗水短路那时候再哭可没人递纸巾咯。
下次换房我决定让线路光明正大站C位毕竟能随时体检的心脏总比埋在身体里突然梗塞来得安心对吧?
来源:转圈圈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