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睡前刷牙”是错的?提醒:不想牙齿提前坏掉,刷牙注意3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4 18:02 2

摘要:在我国,大概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没有口腔疾病。大家都知道“牙疼是小事,疼起来要人命。”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要命的口腔问题很大程度上和刷牙有关。你真的确定你会刷牙吗?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在我国,大概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没有口腔疾病。大家都知道“牙疼是小事,疼起来要人命。”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要命的口腔问题很大程度上和刷牙有关。你真的确定你会刷牙吗?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石,牙没刷好,对人体的伤害可不单单是龋齿、牙疼那么简单。

一项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上的研究,利用我国CKB数据库中的超51万份的数据资料,经过超10年跟踪随访发现,与有良好刷牙习惯的参与者相比,没有刷牙习惯或是很少刷牙的参与者,肺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了约22%,主要心血管事件及脑出血事件,分别增加了约12%和18%。

更严重的是,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刷牙习惯的参与者来说,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了约9%,而全因死亡风险甚至增加了约25%。这也意味着口腔健康与全身疾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口腔内存在的微生物(如病毒、真菌、细菌等)超700多种,在健康状态下,这些微生物可以和平共生。但当牙没刷好,打破了这个平衡的时候,口腔内的某些致病菌就会肆意的繁殖

开始,可能会出现我们常见的口腔疾病(如蛀牙、牙周炎等)。慢慢的口腔内或是牙周上的一些致病菌,就会穿透周围上皮组织,扩散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去。它们会攻击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的内壁受损出现持续性的慢性炎症。这也就为全身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先决条件。

同时,这些扩散到全身组织的炎症,还会干扰正常的胰岛素通路信号,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前期,或是已确诊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只会加剧病情发展。而此类疾病患者本身口腔内糖含量,就高于健康人群,这又助力了各类致病菌的快速繁殖,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刷牙是不是远比大家想象的更重要呢?

但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有部分人没有刷牙的习惯。就比如我们上面提及的研究中,约有9%的参与者是没有这个习惯的

美国牙科协会(ADA)曾提出,连续12个小时后不清理口腔就会使牙菌斑含量飙升,所以建议一天之内至少要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但在我国成年人中,仅有约36%的人有这个习惯,六成以上的人群都达不到。

而且就算大多数人平时都有刷牙的习惯,但多数人都可能刷错了。就比如一些人刷牙,一定要拖到晚上睡觉前才进行。

虽然说,晚上睡觉前如果不清理一下口腔里面的食物残渣,睡觉的时候,口腔基本不会像日间那样分泌很多唾液,来带走这些残渣,以及中和那些酸性物质。

在口腔自我清洁能力降低的时候,食物残渣中的糖分就成了大量有害菌的丰盛大餐

不仅滋养了它们,为它们大量繁殖供能,还会代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来腐蚀牙齿,影响口腔健康。

但是,受电子设备、压力等因素影响,现代人很多睡眠质量都不是很好。如果在上床睡觉前进行,那牙膏中的一些物质(如薄荷等)反而具有醒脑的作用,它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交感神经变得兴奋。长期下去,就会影响正常的昼夜节律,使人体睡眠的质量变得更差,更加难以入睡,这不就是适得其反吗!

我们不单要保持每天刷牙,还要刷对牙,要知道什么时间该刷牙,什么时间不该刷牙。

肯定有人疑惑,既要一天刷两次,睡前又不能刷,那什么时间刷呢?其实最理想的刷牙时间,应该是晚饭后再过半个小时至一小时。

正常状态下,我们的口腔pH值是维持在中性范围(6.6至7.1)内的。但每次吃饭的时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一部分糖分子,会变成口腔内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同时又会产生大量具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如丙酸、丁酸等),仅约12min就可以将口腔pH值降至5.5以下。

而为了维持正常口腔酸碱度,唾液会启动碳酸盐缓冲系统,大约半小时后逐步使pH值逐渐恢复正常。

这期间,酸性环境不仅能腐蚀牙釉质,还会使后者中的矿物质(如钙和磷酸盐等)变得不稳定。如果在牙釉质还没有自我修复期间,就急于刷牙,变脆弱的牙釉质就很容易被刷坏。所以,最好是在晚饭后半个小时之后在刷牙。

如果是晚饭中有酸性食物(如酸奶、山楂汁等),可以饭后先用漱口水清洁下口腔食物残渣,等半小时后再刷牙。

当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已经出现了蛀牙的人群。

他们的唾液修复口腔PH值的能力很弱,可能饭后很长时间都是处于酸性环境的。而在口腔微生物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的高峰期,会有大量致龋菌超速繁殖。如果在此时刷牙,就会打断细菌膜的建立,降低口腔其他疾病发生风险。

此类人群,从相对风险来说,在饭后十分钟左右刷牙反而更有利于病情恢复。

早晨的刷牙时间也是同理,不过针对不同的人群会有一些差别。

如果有蛀牙的人群,建议最好是饭后十分钟左右刷。因为此类疾病除了与致龋菌有关之外,还与进食的食物有很大关系。

口腔内的细菌生长速度很快,理论上来说只要早餐前,通过刷牙可以100%的把口腔细菌都消除掉,那即便是再吃任何食物都不会蛀牙。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便是在早餐前刷牙了,饭后细菌还是会通过蚕食口腔中的食物残渣,来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一直到下一次刷牙为止。

如果是有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它们的致病菌直接就在牙齿表面,与食物因素关系不大,只要每次仔细刷牙,尤其是牙缝和牙龈边缘,就可以很好的抑制细菌繁殖。

但如果在进食的时候出现牙龈出血等问题,极易让这些细菌进入血液系统,增加全身性疾病的风险。所以,最好还是饭前刷牙比较好。

而对于牙齿健康的人群,其实早饭前后刷牙都是可以的。

最关键的还是要“有效”刷牙,不想牙齿提前坏掉,刷牙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一:刷牙姿势要正确

很多人每天看着也在刷牙,但其实和没刷也差不了多少。

就比如一些人觉得出泡沫了就算刷干净了;或是刷牙时间连一分钟都不到,牙菌斑还没松动就已经结束了战斗。

还有很多人,从学习刷牙开始就是横着刷,又好用力,感觉刷的也很干净。但其实这也并不能将牙缝里的食物残渣清洁掉,还容易造成牙面的机械损伤

牙齿横向接触的牙面颈部位置的釉质层特别的薄,大概不到1mm。长期大力的横向摩擦,就会慢慢的变薄,和牙龈挨着的地方变成一个V形的凹槽,就好像楔子一样的缺损。

当坚硬的外部都被损毁掉,露出里面的牙本质,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牙齿就会更加敏感,产生刺痛感;还可能暴露牙髓,造成牙体不可逆的伤害

细菌也就更容易在牙齿上形成龋洞;食物残渣也更容易长期滞留在缺损处,产生口臭;还容易引发牙周疾病。受损后的牙釉质边缘会慢慢变得锋利,也容易划破口腔软组织,给细菌进入血液系统,引发各类疾病提供可趁之机。

要么就是竖着刷,虽然不会像横着刷那样破坏牙颈部的釉质层,但是却刷不到牙龈边上的位置。长期下去,就容易细菌堆叠,形成菌斑及牙结石,出血、牙龈肿痛在所难免。同时,这种刷法还会竖向不停的戳到牙龈,慢慢的牙龈就会萎缩,露出压根。不光会造成牙敏感,还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甚至是掉落。

又或者是随自己心情一会横着刷一会竖着刷。看起来似乎刷的很全面,其实很多清洁盲区都兼顾不到,就比如像舌头侧面这类区域。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由“用力“刷改为”水平颤动式“去刷。

牙齿内外侧的区域可以指向根尖方向,将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轻轻的画圈式小幅度颤动清洁牙面;咬合区域则将牙刷垂直于刷面,短距离来回颤动清洁;对于一些难以覆盖的死角,可以用牙刷前面的毛,沿着牙缝上下颤动画圈清洁。

每颗牙齿至少反复画圈八次以上,单次刷牙时间要保证在三分钟以上。

注意二:选对洁牙工具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牙刷的毛越硬,刷的也就越干净。

在牙刷的选择上,也就更偏向于硬毛牙刷。但其实,毛太硬,在刷牙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对牙龈过度摩擦,出血、肿痛,刺激性的牙齿敏感,甚至是牙龈萎缩,晃动,脱落也就是这么来的。它还会磨损正常的牙釉质,当下可能不是很明显,但十年如一日的操作,就会降低牙齿防御力。

从护牙角度来看,还是软毛且有弹性的牙刷更有优势一些

尤其是对于一些牙体本身就比较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小头的软毛牙刷更加不容易破坏到他们的口腔粘膜。

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长期爱喝浓茶、咖啡,或是吸烟的人群,牙齿更容易出现色素的沉淀。

那在选择牙刷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些经过了磨毛处理后的中硬度牙刷。

对于长期佩戴假牙的,或是牙缝比较宽的人群,则建议在正常刷牙的基础上,再配合单束毛刷。缓慢旋转插入所要清理的牙缝中,前后轻柔移动带走食物残渣,方便清洁一些普通牙刷兼顾不到的区域。

处于牙齿矫正期,以及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儿童,则可以选择电动牙刷,它可以通过自动震动来帮助有效清洁。

无论哪种方式,刷完牙后都建议好好洗干净牙刷,并放在通风阳光好的地方,晾晒干了之后再进行收纳。不要长期放在浴室潮湿环境下,很容易滋生细菌。

一般情况下建议,单只牙刷的使用寿命不要超过三个月,对于一些已经“开花”了的牙刷更是要及时更换。为了更好的消除牙结石,建议健康群体每年可以洗一次牙,有牙周疾病的可以每年洗2—4次牙。只要是规范操作,并不会损伤牙釉质,大家可以放心。

而再牙膏的选择上,主要看氟化物含量与研磨指数。为了保护牙釉质健康,降低酸性物质的腐蚀,成人牙膏中的氟化物浓度应该高于1350ppm,而儿童牙膏中则应该高于1000ppm。同时很多人喜欢带颗粒感的牙膏,觉得摩擦感更直接,泡沫更丰富似乎洁净能力也就更强。但其实这些标榜着“强力美白"的产品,往往具有腐蚀性,再配合硬毛牙刷一起,长期使用只会让牙齿更加敏感,坏的更快。

注意三:刷牙时不要忘记刷舌头

我们的舌头上面布满了细小的乳头状突起,它们平时新陈代谢也会脱落很多细胞,就会和唾液、口腔微生物及食物残渣混合成舌苔,来降低外界刺激,并能维护正常味觉。正常来讲,健康状态下它应该是薄薄的一层透明偏白色。

但如果不定期清理,舌苔就会越来越厚,不止是覆盖住了味蕾,降低人体的味觉感受

沟沟壑壑的结构,还会成为天然的细菌培养皿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代谢出具有腐败味道的挥发性硫化物。口腔环境变差的同时,还会出现浓郁的口臭。在刷牙的时候,建议同时从舌头根部到舌头尖轻柔的刷几下舌苔,然后再用清水漱一下嘴,保持舌苔的干净。

总而言之:口腔健康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一些正确的刷牙习惯,才能更好的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建议将睡前刷牙的习惯,改为晚饭后半小时进行。

一天保证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保持3分钟以上,不要在暴力的横向、竖向刷牙,采用科学的震动画圈法,控制牙刷的力度

尽量选择软毛有弹性的牙刷,在洁牙的时候顺便轻柔的刷几下舌头。当出现牙龈出血、口臭或是牙齿疼痛等口腔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1]闫书宁.研究刷牙时间对口腔健康状况的作用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A0):1.DOI:CNKI:SUN:WMIA.0.2017-A0-023.

[2]胡菁颖,严红.每天刷牙 你"刷"对了吗[J].生活与健康, 2018(3):3.

[3]黄秀建.不同刷牙方法对口腔卫生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 2015.

[4]朱瑞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J]. 2024.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