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勒索病毒的肆虐给众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近日,鸿萌凭借其专业的数据恢复技术,成功帮助某工业客户解决了因中勒索病毒导致的虚拟化平台数据库数据丢失难题。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勒索病毒的肆虐给众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近日,鸿萌凭借其专业的数据恢复技术,成功帮助某工业客户解决了因中勒索病毒导致的虚拟化平台数据库数据丢失难题。
一、客户困境概述
客户所使用的设备为 DELL R540 服务器,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遭遇了勒索病毒的恶意攻击。该病毒传播速度快,迅速对服务器内数据造成破坏,已将关键数据全部加上*.x2anylockly后缀,直接导致服务器上 ESXI 虚拟化平台中的虚拟机数据无法访问。数据的不可用使得客户业务瞬间陷入停滞状态,面临业务中断、重要信息丢失的严峻风险,潜在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二、存储与加密情况分析
1. 存储架构详情
客户的存储系统采用 8 盘位设计,搭建了双 RAID5 阵列架构。其中,第一组 RAID5 阵列用于存储非核心业务数据,第二组 RAID5 阵列则由 4 块固态硬盘组成,专门用于存放核心业务数据 —— 即包含大量核心数据库文件的虚拟机镜像。
2. 加密影响程度
三、工程师解决思路实施
针对被加密的虚拟机镜像文件,鸿萌工程师制定了两大核心分析与恢复思路,逐步推进数据恢复工作:
思路一:加密特征深度分析
工程师首先对加密后的虚拟机镜像文件进行加密特征提取与分析。通过技术手段解析病毒加密留下的痕迹,包括:
识别病毒类型:通过对比已知勒索病毒家族的特征码,确定攻击病毒的具体类型,明确其加密行为模式(如是否对文件头部、尾部或全文件进行加密)。
分析加密算法:判断病毒所使用的加密算法(对称加密或非对称加密),以及密钥生成与存储方式,排查是否存在密钥泄露或临时存储的痕迹。
定位加密范围:通过对比正常虚拟机镜像的结构,分析病毒对镜像文件的加密范围(如是否覆盖全部数据块,还是仅加密元数据或关键扇区),寻找未被完全加密的 “突破口”。
思路二:数据结构修复与重组
基于虚拟机镜像的底层数据结构特性,工程师开展针对性修复工作:
虚拟机镜像底层结构解析:利用专业工具对加密后的虚拟机镜像进行底层数据扫描,提取镜像文件的分区表、元数据等关键结构信息,分析加密对这些结构的破坏程度。
未加密数据块恢复:针对病毒未完全加密的区域(如部分数据块可能因加密中断或算法漏洞未被覆盖),通过数据块比对、校验等方式,筛选并恢复可正常使用的原始数据块。
镜像文件重组:结合虚拟机镜像的格式规范(如 VMDK、VHD 等),对修复后的元数据和未加密数据块进行重组,尝试构建完整的、可挂载的虚拟机镜像文件。
四、恢复结果与价值
经过对加密特征的深度分析和数据结构的精准修复、重组,鸿萌工程师成功从被加密的虚拟机镜像中恢复出客户全部核心数据库文件。恢复后的数据库文件可正常导入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得到验证。
此次数据恢复的成功,帮助客户避免了核心数据丢失的风险,为业务快速重启提供了关键支持,有效降低了因业务中断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了客户核心业务的连续性。
来源:鸿萌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