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家伙,花生居然长树上?这消息一出,互联网瞬间炸开了锅,比双十一零点抢购还热闹。先别急着喊“活久见”,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老江湖一眼就看出这里头有点猫腻。
好家伙,花生居然长树上?这消息一出,互联网瞬间炸开了锅,比双十一零点抢购还热闹。先别急着喊“活久见”,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老江湖一眼就看出这里头有点猫腻。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老哥在网上发帖,感慨自己见识浅薄,居然不知道良品铺子的花生是树上长的。配图里,绿油油的“花生树”枝繁叶茂,果实饱满,乍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评论区瞬间变成了大型“知识盲区”现场,有人惊呼“颠覆认知”,有人调侃“难道我吃的都是假花生”,还有人认真求科普的。
但很快,质疑的声音就冒出来了。毕竟,花生这种东西,自古以来都是在土里刨出来的,这是刻在DNA里的常识。没见过花生树,就像没见过猪跑,总听过猪叫吧?
那么,问题来了,这“花生树”到底是什么来头?
要说这事儿,得先从良品铺子说起。作为零食界的扛把子,良品铺子这些年没少搞事情。从高端零食到健康零食,概念一个比一个新颖,营销手段也够唬人。这次的“花生树”事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
再来说说这所谓的“花生树”。稍微有点植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花生是豆科植物,属于一年生草本,它的果实,也就是我们吃的花生,是长在泥土里的。所谓的“花生树”,其实是一种叫做“巴西花生”的观赏植物。它的叶子和花生叶子很像,结的果实虽然也能吃,但味道和口感和普通花生差远了。
这下真相大白了,所谓的“花生树”,不过是商家玩的一个文字游戏,或者说是消费者自己闹了个乌龙。但这事儿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爆炸的时代,真假难辨。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会被带节奏。就像这次的“花生树”事件,如果不是有懂行的人出来辟谣,估计真有不少人会被忽悠瘸了。
其次,消费者的知识盲区,给了商家可乘之机。很多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并不深入,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所迷惑。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利用信息不对称,玩一些“擦边球”式的营销。
话说回来,良品铺子这次算是躺枪。虽然“花生树”不是它自己炒作的概念,但作为知名品牌,它有义务向消费者普及正确的知识,而不是放任这种误解传播。
其实,这事儿也给所有商家提了个醒。营销可以玩花样,但不能触碰诚信的底线。消费者不是傻子,忽悠多了,迟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事儿也挺有意思的。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常识”这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并不一定正确。保持好奇心,多学习,多思考,才能避免被“常识”所束缚。
就像花生,虽然它长在土里,但谁又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真正长在树上的花生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切皆有可能。
再退一步讲,就算花生永远长在土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它好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就足够了。
这次的“花生树”事件,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它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时代的复杂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幽默与可爱。
话说回来,下次买花生的时候,记得问清楚是“土里刨”还是“树上摘”,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孤陋寡闻”的代言人。
当然,也别太较真,生活嘛,开心就好。实在不行,就当自己花骨折价,买了个“知识点”,也算没白吃亏。毕竟,在这个充满套路的时代,能保持一颗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这年头,谁还没点“知识盲区”呢?重要的是,敢于承认,乐于学习。这才是真正的“老江湖”该有的姿态。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