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17日2025年至3月23日,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沈阳红色文化,并探索新型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辽宁大学“红流漫卷,黑土新生”项目调研团队走进沈阳七家红色文化场馆,深入挖掘、传承沈阳红色文化,探索创新传播方式。
2024年12月17日2025年至3月23日,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沈阳红色文化,并探索新型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辽宁大学“红流漫卷,黑土新生”项目调研团队走进沈阳七家红色文化场馆,深入挖掘、传承沈阳红色文化,探索创新传播方式。
图1 调研团队走进沈阳七家红色文化场馆
一、厚植根基:深研史料,精心筹备
项目启动初期,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会议的方式制定针对辽宁省沈阳市的调研方案。为保证调研科学严谨,成员开展了为期三周的理论研习,研读《铭记与警示:九一八国难下的沈阳》等书籍,观看相关纪录片、讲座,并深入研究其历史,构建沈阳红色文化发展脉络。之后经多轮讨论完善走访方案,精心策划调研细节,为走访调研筑牢基础。
图2 调研团队前期参与相关讲座
二、踏访场馆:触摸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团队成员走访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等红色场馆。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成员们跟随讲解员参观各展厅,馆内丰富的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和多媒体互动展示,生动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及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图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成员们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陈列馆里的珍贵遗物、详实史料和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这里安葬着黄继光、杨根思等战斗英雄和相继迎回的在韩志愿军烈士,工作人员讲述的英烈事迹,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抗美援朝精神的伟大。
图4 调研团队为抗美援朝烈士献花
三、广纳建言:访谈交流,共谋传承之路
在实地考察期间,团队与红色场馆工作人员及游客深入沟通,广泛收集了大量沈阳红色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工作人员表示,资金匮乏限制了场馆的发展,导致展览更新缓慢、难以引进先进的展示技术和设备,场馆设施维护也面临着困难,此外专业讲解人才短缺,讲解缺乏深度和感染力也是显著的问题。
游客们认为,沈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宣传推广方面有待加强,建议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内容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本地居民则期望增设互动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红色文化。
图5 调研团队访谈工作人员与游客
四、深度挖掘:整理资料,为后续创新奠定基础
在本次实地考察与调研中,项目团队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涵盖历史文献、实物证据、口述历史、相关社会调查数据等。通过系统整理和分类,为后续创新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红色文化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记忆与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它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等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不懈努力。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团队成员计划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以沈阳市红色文化为背景的沉浸式实景演出。同时,团队也致力于与社区、文化组织等合作,推动红色文化的普及教育和传承创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担当。
辽宁大学“红流漫卷 黑土新生”项目团队,在探寻红色文化传承之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应对调研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整理资料、分析问题、构思创新方案,不懈地探寻红色文化传承的新途径与新策略。未来,团队将继续坚守初心,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持续深化对沈阳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探索,并寻求创新的传承路径,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红色文化新的生命力与活力,为沈阳红色文化繁荣,乃至为国家红色文化传承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芒,成为激励人们持续奋斗的精神源泉。(供稿人:辽宁大学 邱若苒 戴曼婷 盛涵悦 许诺)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