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那头,她头发随便一扎,身上还沾着点米粉渍,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宝宝今天会翻身了!刚才还抓着我的手指不放呢。”
文/卷妈
前几天和我妈视频,看见她正拿着摇铃逗我六个月大的儿子。
镜头那头,她头发随便一扎,身上还沾着点米粉渍,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宝宝今天会翻身了!刚才还抓着我的手指不放呢。”
挂了视频,我忽然发觉,自从有了这个小家伙,我妈真的变了。
就拿作息来说吧。
以前我妈是个特别有自己节奏的人,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六点去公园练太极拳,回来顺路买新鲜蔬菜,下午一定要睡个午觉,晚上追完八点档电视剧就准备休息。
自打我们把孩子托付给她后,她的时间表全乱了。
现在她每天五点半就起床,不是去锻炼,而是先给孩子冲奶。
曾经最看重的午睡,现在得看孙子脸色——孩子睡了她就抓紧时间收拾家务,孩子醒了立马精神抖擞地陪着玩。
那天我给她买了个智能手环,她笑着说:“现在不用看步数,就靠它提醒我该给孩子喂辅食了。”
虽然忙得团团转,但每次视频,都能感觉到她话里话外透着充实。
最让我意外的是我妈花钱方式的变化。
她以前去菜市场,为了一把青菜能跟摊主磨半天,买衣服永远等着换季打折。
可现在呢?上周我回家,发现她给儿子买的那辆婴儿车,居然是个知名品牌的最新款。
“妈,这个不便宜吧?”我有点惊讶。
她一边给孩子调整遮阳篷一边说:“现在的东西是贵,但设计得科学。你看这轮子推起来多顺,靠背还能完全放平,对宝宝脊柱好。”
说完又拿出几件纯棉连体衣:“这都是我在直播间抢的,料子特别软,不会磨着孩子皮肤。”
我知道,她不是突然变得大手大脚了。
就像她常说的:“你们小时候条件不好,现在能给孙子好一点的,心里就踏实。”
这份心意,都藏在那些精心挑选的奶粉、尿不湿和绘本里。
而且我发现,带孩子虽然累,却让我妈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
以前我和妹妹都在外地,她总说家里太安静,现在整天忙着研究辅食食谱、学唱儿歌,手机相册里全是孙子的视频。
有天晚上她给我发消息:“今天宝宝突然对着我喊了声‘婆’,虽然发音不准,但我这心里跟化了糖似的。”
当然,两代人带孩子难免有分歧。
起初我妈坚持要给儿子睡平头,说这样好看;我们则按照儿科医生的建议,让他自由睡姿。
后来她偷偷关注了好几个育儿博主,有天突然说:“现在知道了,自然头型对大脑发育好。”
看着她戴着老花镜认真读科普文章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感动。
最有趣的是她的社交圈变化。
从前一起跳广场舞的老姐妹,现在变成了“遛娃盟友”。她们经常约着带孙子去公园,交流哪个牌子的尿不湿吸水好、怎么应对孩子的厌奶期。
我妈还学会了用拼多多团购婴儿用品,前几天得意地告诉我:“我和张阿姨一起拼的果泥,比超市便宜二十块呢!”
看着我妈的生活被这个小生命重新点燃,我突然明白,对老人来说,孙子带来的不仅是忙碌,更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
虽然她偶尔还是会念叨“比上班还累”,但每次看到孙子朝她伸出小手,所有的疲惫都化成了笑容。
也许,这就是家的意义吧——爱永远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褪色,只会用另一种方式,在生命里延续下去。
来源:宝华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