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生辉映三晋——记山西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杨婷婷的科技报国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4 16:26 1

摘要:三月春寒料峭,杨婷婷副研究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准备参加国家、省试验的大豆种子进行整理。仔细核查种子的数量、品质,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筛选出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这些种子承载着科研的希望,将成为推动大豆品种优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力量。整理完成后

三月春寒料峭,杨婷婷副研究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对准备参加国家、省试验的大豆种子进行整理。仔细核查种子的数量、品质,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筛选出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这些种子承载着科研的希望,将成为推动大豆品种优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力量。整理完成后,工作人员便开始进行种子邮寄工作。他们按照各地试验机构的需求,准确无误地分拣、打包,确保每一袋种子都能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每一个包裹都经过了细心处理,从填写邮寄信息,到封装打包,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只为保障种子能顺利开启科研之旅。这些种子,是科研团队长期努力的成果,将在不同地区的试验田中接受检验,为培育更优良的大豆品种提供数据支持,助力农业科研发展迈向新台阶。

酷热难耐的三伏天,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农业大学东阳试验示范基地,杨婷婷副研究员正顶着烈日全神贯注地进行大豆杂交授粉,汗如雨下的她,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她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选育出更好的大豆品种。

今年三十多岁的杨婷婷,是山西农大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先后参与选育出21个国审、省审大豆品种。当我们走进她的世界,看见的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更是黄土地上绽放的科技之花。

破茧·试验连阡陌 论文写大地

“每粒种子都是写给土地的深情信。”杨婷婷指着样品罐中饱满的豆种,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从2018年“晋遗51”选育成功,到2022年“晋科2号”通过国家审定,再到2024年“晋科21号”获山西省审定,她用辛勤汗水绘写出山西大豆育种的精彩篇章。

办公室里那张泛黄的山西省地图,密密麻麻标注着的试验点,从晋北高寒区到晋南暖温带,每个红点都见证过她在田间穿梭的身影。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晋科2号”,一年就为山西省大豆产区增收2.3亿元。

蝶变·金豆绽沃野 科技富山乡

去年的秋收时节,山西寿阳老农张满仓捧着亩产破纪录的“晋科8号”上门时,黝黑的脸上绽放着丰收的喜悦:“杨老师,您说的‘基因重组’俺听不懂,但这毛豆让咱家收入翻了倍!”

在山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训课堂,杨婷婷的“豆子哲学”总能让学员会心一笑。她曾先后到山西左权、寿阳、太谷、沁源、武乡、清徐、阳曲、兴县、榆社等地为农民授课,给农民讲解大豆种植栽培技术,累计培训农民两千余人次。这位金牌讲师独创“理论+实操+跟踪”三维教学法,把晦涩的遗传学原理化作田间歌谣。

行稳致远,漫漫科研之路终不负。针对山西耕地碎片化严重、机械化程度低的痛点,团队创新应用艺机一体化播种技术,使大豆生产效率提升翻倍。为解决大豆蛋白含量与产量的“跷跷板”难题,她与团队构建起高蛋白大豆种质资源库。如今,她参与选育出的鲜食大豆品种已在华北地区广泛应用,“晋科系列”品种也已成为鲜食大豆的头字招牌。

绽放:智慧育良种 跨界谱华章

作为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专家,杨婷婷独立创作的科普短视频让人畅游于“豆子的前世今生”,从《诗经》中“菽藟旆旆”的农耕智慧,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现代魔法,追溯五千年豆文化。

她学术严谨、淡泊名利、开拓创新、吃苦在先、勇攀高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了同行的广泛赞誉,曾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山西农业大学青年标兵”等荣誉。

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是她的人生信条,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是她多年来形成的风格,她说:种子是产业发展的芯片,中国饭碗要盛中国粮食,中国粮食要用中国种子。在大豆新品种选育的道路上,杨婷婷与团队成员满怀信心向着更高的育种目标迈进,争取培育出更多、更美、更好的大豆新品种,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闫瑜涛

来源:农业科技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