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在跨塘地区设有苏州园区站。15年前,我们跨塘人能够再次在“家门口”乘坐火车。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早在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沪宁铁路苏州段建成通车,在跨塘境内设有外跨塘站。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港汊纵横,生活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在跨塘地区设有苏州园区站。15年前,我们跨塘人能够再次在“家门口”乘坐火车。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早在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沪宁铁路苏州段建成通车,在跨塘境内设有外跨塘站。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港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出行大多走水路,交通工具是航船或轮船。将近120年前,很多人对火车的认识还停留在“破坏风水”的“庞然怪物”,而我们跨塘人就已坐上“高速”行驶的火车,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时光一去不复回,往事可以回味。
1906年沪宁铁路列车时刻表,来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十六日《申报》第二张第九版
我经常带儿子到园区站乘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候车室等待检票时,他总喜欢站在玻璃墙边看外面的火车经过,兴奋地说:“爸爸,那是和谐号……那是复兴号……那是智能动车组,那是绿皮火车。”每当我们乘坐的火车经过外跨塘站时,我总会指着窗外对儿子说:“看,那就是外跨塘站。”或许,我们的基因里早已经种下了“火车”的种子,并且能够代际传承。
我们与沪宁铁路苏州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20多年前。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沪宁铁路苏州段动工修筑,铁路所经之地河道众多,建造桥梁工程也多,我外祖父的祖父是参与其中的工程师之一。从他那辈到儿子这辈,历经六代人、120余年。正是与沪宁铁路苏州段的不解之缘,促使我搜集沪宁铁路相关资料,追寻外跨塘站的前世今生,以便留下记忆、记住乡愁。
沪宁铁路修筑工程历时四年半多,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全线竣工。从上海出发,一路由东向西,经过苏州昆山、新阳两县,进入元和县境,经过苏州城齐门、阊门以北地区,向西北进入长洲县,出长洲县境,进入常州府无锡县,再向西经过丹阳、镇江,最终到达南京。元和、长洲两县境内,设有大小车站6个。其中,元和县有4座,由东向西分别是唯亭、外跨塘、官渎里和苏州站。外跨塘站距离唯亭站18.8里,距离官渎里站9.5里。长洲县有2座,为浒墅关和望亭站。除了苏州站是大站之外,其他车站都是小站。外跨塘、官渎里和浒墅关3个车站,客车、慢车停靠,特别快车、快车通过不停靠。唯亭、望亭2个车站有会车铁轨,客车、慢车停靠外,快车偶尔停靠,特别快车通过不停靠。
沪宁铁路图,来源于【英】肯德著、李抱宏等译《中国铁路发展史》
从《申报》《李超琼日记》《苏州快览》《最新苏州游览指南》《新苏州导游》《苏州游览指南》等资料记载中,可以了解晚清、民国时期在外跨塘站乘坐火车的车辆班次、车程时长、车票价格以及所见风光等情况。
晚清时,停靠外跨塘站的车辆班次先增加后减少。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至十二月,停靠外跨塘站的火车有6班,上行(上海至镇江方向)、下行(镇江至上海方向)车各3班,上、下行车上午均1班,下午均2班。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起,上、下行车均增加到4班。其中,上行车上午1班、下午3班,下行车上、下午各2班。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起,减少到上行车3班、下行车2班。其中,上行车上午1班、下午2班,下行车上、下午各1班。民国时,停靠外跨塘站的车辆班次信息,暂未获得相关材料,有待考证。
火车这种交通方式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三十四年(1908)期间,外跨塘站向西到苏州站车程最长26分钟,最短12分钟;向东到上海站车程最长2个小时12分钟,最短1个小时36分钟。民国时期,从唯亭乘火车到苏州仅需30分钟,而步行走至和塘(娄江北岸道路)要花3个小时。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三月初三日《申报》第二张第四版刊登实业新闻《沪宁铁路行开车礼》
晚清民国时期,从外跨塘到上海站、到南京站,不同座位类型车票价格有所不同,经历上涨、下降的调整过程之后,不同座位类型车票价格差趋于合理。
上海站到外跨塘站,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十二日至十一月十一日,慢车头等座2元8角5分,二等座1元,三等座4角5分。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廿八至十二月初,头等座2元4角,降价4角5分;二等座1元2角,涨价2角;三等座还是4角5分。三十三年(1907)十二月初三日至三十四年(1908)四月十五日,头等座2元4角,二等座1元2角,均保持不变;三等座6角,涨价1角5分;可见,三者之间呈现成倍递减规律。1925年,座位类型及票价无变化。1939年,二等座2元4角,三等座1元2角,相当于原来的头等、二等座价格;四等座8角,比原来的三等座价格多2角。
南京站至外跨塘站,晚清时车票价格信息,有待相关材料发现后考证。1925年,头等座6元4角,二等座3元2角,三等座1元6角,三者之间也呈现成倍递减规律。
外跨塘是农村地区,火车所经之地,一片田园乡村图景。光绪三十三年(1907)农历二月三十日,曾经两任元和知县的李超琼从上海乘坐火车到苏州出差,途经外跨塘站时,看到车窗外绿草肥、菜花黄、游人美等春天景色,写诗记录沿途所见风光,并表达故地重到的喜悦心情。 《二月之晦,由火轮车入苏,既至吴门戏成二绝》其二:“外跨塘边草正肥,菜花黄衬绿菲菲。春阳游女新装变,谁识重来老令威。”
20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沪宁铁路上的四等车站,上、下行均有2班慢车停靠外跨塘站,办理零担货运、行李包裹托运等业务。外跨塘站,起初位于跨塘镇张泾行政村蠡塘上自然村南边,到1976年沪宁铁路复线线路建成通车时,向东搬到外跨塘集镇东头。1996年3月,外跨塘站停止办理客运及货运业务。那时的我正在上小学,一晃快三十年过去了。
三十年转瞬即逝,回首往事,如在眼前。家人步行接我放学,常会从外跨塘火车站穿过“道口”,然后,沿着沪宁铁路北边的石子路向东走,走到前庄村前的“道口”转弯,再向北走田间狭小的石板路,走到前庄村口转弯向东走,走过西港河上的东风桥,再往东走过一段,转弯向北走,走过车渡浜河上的水泥桥,就是村口了。这里本没有桥,20世纪70年代,祖父任生产队长时,为了方便生产、生活,建了简易竹夹桥,后来才改建为水泥桥。
依稀还记得,外跨塘火车站西侧,是外跨塘公交车站。公交车站西边,有五金、建材等店铺数家。公交车站对面、跨塘大桥北堍东侧,有水果店、茶叶店等。火车站南面是个百货商店,在这里买一块冷饮或一瓶饮料,是很奢侈的事,几乎是“可望而不可求”。百货商店西侧是一片广场,广场西侧是跨塘影剧院,学校组织观看电影或者文艺演出就在这里。电影院北侧312国道旁,有个书报亭,卖报纸、杂志、邮票等。在这里,父亲给我买了平生第一份《姑苏晚报》,从小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影剧院往南、娄江河北岸,沿街一排集市,从阿泰堂一直到渔泾桥,店铺林立,有粮油店、布店、茶馆店、点心店……摊贩众多,石板路上,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络绎不绝,很是热闹繁华。娄江河南岸,差不多在外跨塘医院对面的位置,是粮管所,农忙时节,从车渡浜摇船出来粜粮就在这里。
沪宁城际铁路苏州园区站(2024年摄)
如今,从苏州园区站乘坐火车到苏州站仅需6分钟,到上海仅需23分钟,到南京仅需50分钟。与晚清民国时期相比,车站与车站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车程时间大大缩短了,不禁让人感叹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外跨塘站,历经将近120年,依然屹立在跨塘这片土地上,发挥着“信号控制和车辆接送、缓解苏州站接车压力”的作用。“外跨塘”三个字,成为承载历史信息和乡土文化的符号,凝聚了一段儿时记忆,寄托了一缕浓浓乡愁。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