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我正站在高中军训的操场上,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淌,突然就想起查中考成绩那天 ——全校第六, 稳稳进了本地最好中学的 强基班,当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初中这三年, 说真的,踩过的坑能绕操场三圈,但攒下的经验也不少,跟刚上初中的学弟学妹们念叨念叨,说不定能帮你们少走
现在我正站在高中军训的操场上,汗珠子顺着脸往下淌,突然就想起查中考成绩那天 ——全校第六, 稳稳进了本地最好中学的 强基班,当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初中这三年, 说真的,踩过的坑能绕操场三圈,但攒下的经验也不少,跟刚上初中的学弟学妹们念叨念叨,说不定能帮你们少走点弯路。
一、从"摸不着北"到"心里有数":初中三年咋过来的
刚上初一那会儿,我是真懵。整个初一就在补窟窿:数学对着课本啃定义,英语单词本翻得卷了边,语文是我妈拿着答题模板一点点带我捋。但那时候总觉得模板是别人的,一到自己做题还是抓瞎。
直到初二暑假,我妈给我报了一儒老师的阅读理解课,才算有点开窍——原来题不是瞎做的,得找规律。
后来发现,不光语文,别的科也一样,慢慢就摸到点节奏了。是妈妈拿着我的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陪着我抠。她不直接说“你这题错了”,而是指着文章里的句子问我:“你看这句话里的‘落叶’,前面说‘飘了一整天’,后面又说‘铺了满地’,作者写这些,是不是想表达时间过得慢呀?” 遇到我答得跑偏的题,她会翻出课本上类似的篇目,让我对比着看:“你看这篇课文里,作者写‘母亲的手’,是不是和这道题里‘父亲的背影’用法差不多?都是借具体的东西表达感情呀。”
晚上书桌前的台灯下,她常拿着红笔,在我错的地方画圈,然后把答题的思路拆成小步骤写在旁边:“第一步,先找题干里的关键词;第二步,回原文找对应的段落;第三步,看看这段里有没有描写心情、环境的句子……” 有时候一道题能磨半个多小时,她会陪着我把文章读三遍,第一遍读内容,第二遍找线索,第三遍对着问题捋答案。
现在想起来,那些她教我的“找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笨办法,其实就是阅读理解最实在的门道,后来一儒老师讲的答题逻辑,和妈妈当年帮我捋的思路,竟有不少相通的地方。
到了初三,最折腾的是政治历史,有时候模考能考得特好,有时候又掉下去一大截,总分跟着起起落落,急得我好几天睡不好。但最后中考能稳住,真不是突然爆发,就是硬着头皮扛过来,一点点磨出来的。
二、各科学习小窍门:亲测有用版
1.数学:基础打牢,错题得"三刷"
千万别上来就啃难题,课本上的例题和简单题先吃透,公式定理不光要背,得知道为啥是这样。错题本绝对是宝藏,但不是抄上去就完了,关键在"三刷":当天错的题,第二天赶紧重做一遍;过一个礼拜,再拿出来刷第二遍;之后隔十天半个月,翻出来再看第三遍。每次刷都得搞明白"当时为啥错"——是公式记混了?还是没看见题里藏着的条件?这样反复磨,才能真的把坑填上,不然下次还得栽。压轴题看着吓人,其实就是好几个简单知识点拼起来的,拆成小块儿,一步一步来,没那么难。
2.英语:别当单词的"搬运工"
记单词别死记硬背,放句子里记才好。比如记"delicious",就记一句"The cake tastes delicious",再想想近义词、反义词,一串儿都记住了。阅读先看问题再读文章,把人名、时间这些词圈出来,回原文里找,快得很。作文就用"三段式",开头结尾背几个万能句,把"very good"换成"fantastic",分数不知不觉就高了。
3.物理/化学:懂了原理,比啥都强
理科别光背公式,得明白咋回事。比如物理的压强公式,不光记字母,想想为啥针尖扎人比手掌拍人疼,就知道"受力面积小压强大"了。化学方程式别硬记,记清反应类型,比如"置换反应就是单质换单质",遇到新的也能猜个差不多。
4.史政:初三模考题是宝,起起伏伏别慌
历史别只对着课本背时间线,初三每次模考后,把重点中学的考题拿出来琢磨:考鸦片战争,常问"影响"还是"对比其他战争的不同"?把这些常考角度和答题要点记下来,慢慢就攒出自己的模板了。
政治更得靠模考题总结,比如考"国家发展",看看重点校的题都从"科技、民生、生态"哪几个角度出答案,再结合课本知识点,整理出"是什么-为什么-国家咋做-青少年咋做"的答题框架,考试时照着填内容,就不容易漏点。
这两科特别容易忽高忽低,我当时好几次模考都因为它们掉名次,后来发现稳住比啥都重要,按自己的节奏攒模板、练手感,慢慢就顺了。
三、语文140分:每天这么学,稳扎稳打提分
我以前总觉得语文靠感觉,直到找到每天能落地的方法,才真的提上来。分享下我每天的语文安排,亲测管用:
1.作业别贪多,做一道精一道
语文作业不用追求写完多少本练习册,老师布置的题认真做,做完一道就搞懂一道。比如字词题,错了就把拼音、意思、近义词都记在本子上,下次再考绝对不慌;病句题,不光改过来,还得标上"搭配不当"还是"成分残缺",攒多了就知道常见坑在哪儿了。
2.古诗词文言文,每天背一点不偷懒
这部分是送分题,千万别丢。我每天睡前花10分钟,背一首古诗或者一段文言文,第二天早上再花5分钟复习。比如今天背《岳阳楼记》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明天就复习前两句再背新的,积少成多,到考试前就不用熬夜突击了。重点记易错字,比如"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生前身后",别写成"身前生后",这些细节一错就白背了。
3.阅读理解,精做比狂刷有用
不用每天都写好几篇,一天或两天做一篇就行,但必须"精批精读精改"。自己做完后,对着答案一句句看:答案里的"情感真挚"是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结构严谨"是指开头结尾怎么呼应的?然后用红笔在文中标出来,再把自己漏答的点补上。这样做一篇,比糊里糊涂做十篇都管用,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吃透,下次遇到类似题就不怕了。
4.作文多借鉴,改出来的进步最快
别觉得背范文没用,我当时每周背一篇优秀范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学人家的结构和好词好句。比如范文里写"母爱"用了"妈妈把围巾往我脖子上多绕了两圈"这个细节,我就学着在自己作文里加具体动作描写。
后来还报了一儒老师的作文班,每次写完就找老师改,他总能一眼看出我作文里"假大空"的地方,中考前几天我把之前写过的作文拿出来自己结合素材自己修改,最终获得了满意的考试成绩。
四、这些坑,你们可别再踩了
1.课本比啥练习册都重要:好多题都是课本例题变的,把课本吃透,比刷一堆卷子有用。
2.错题别只抄不看:"三刷"错题真的有用,第二天、第七天、过段时间再翻,不然错题本就是废纸本。
3.史政波动别慌神:初三成绩因为这两科起伏太正常了,千万别因为一次考砸就乱了阵脚,按自己的节奏总结方法,慢慢就稳了。
4.方法得自己磨:别人的模板再好,也得自己试过、改过后才管用,别怕一开始慢。
五、最后说几句
我特别想跟你们说,初三那阵子,我因为政治历史忽高忽低,哭了好几回,总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行了。但现在回头看,那些起伏都是正常的,就像跑步时总会有快有慢。关键是别停下来,别乱了节奏,按自己的方法一点点往前挪。
从108分到140分,从模考波动到走进强基班,我最明白:初中最后一年,稳住心态比啥都重要。别因为一次成绩就否定自己,也别羡慕别人跑得快,按自己的步频坚持到底,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跑了这么远。
初中三年,最幸运的是遇见"对的方法"。愿你也能在语文和各科里面里找到成就感,我们高处见!
(本文作者一儒老师安徽地区优秀学员,上过一儒老师《阅读满分班》《中考新题型班》《五类作文课》,中考语文成绩140分,希望他的分享能帮到大家。)
辛苦帮忙点个→“赞”、❤️❤️→“推荐”,留言,领取资料!
来源:小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