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精神分裂,很多人只认为是 “行为怪异”,觉得患者不过是脾气古怪、行为失常罢了。
提到精神分裂,很多人只认为是 “行为怪异”,觉得患者不过是脾气古怪、行为失常罢了。
殊不知,当精神分裂发展到一定阶段,患者出现认知混乱、言语逻辑颠倒、行为脱离现实等表现时,这其实是 “脑功能紊乱” 发出的警示。
在此提醒家属们,要多给予患者理解与耐心,别再对他们的异常表现一味指责。
那中医怎么看精神分裂呢?
中医认为,精神分裂主要病机在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以及痰气互结。
肝主疏泄,若情志长期压抑,肝疏泄失常,易引发气机不畅,致使情绪烦躁、胸胁胀满。
心主神明,心血不足,神明失养,便会导致神志不清、思维混乱。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凝聚成痰,痰气上扰清窍,加重精神异常。
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肾精亏虚,脑海失充,人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也会受影响,出现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状况。
所以调理精神分裂,需从整体考量,既要疏肝理气、调理气机,又要养心安神、滋养心血,还要健脾化痰、补肾益精。
如此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身心康复。
门诊案例
之前接诊过一位患者,家属称其 5 年前就开始出现异常,起初性格变得孤僻,不爱与人交流。
后来因工作压力剧增,长期熬夜加班,精神状况急转直下。
开始频繁幻听,行为怪异,时常自言自语,对工作和生活完全失去兴趣,甚至有过自残行为。
【刻诊】目光呆滞,言语毫无逻辑,刚说过的话瞬间就忘,这是典型精神功能衰退迹象;
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脉象弦滑且沉。还伴有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睡眠紊乱症状。
【辨证】肝郁气滞、痰蒙心窍兼肾精亏虚。
因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不行津,聚湿成痰,痰气蒙蔽心窍;长期劳累、熬夜伤肾,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引发精神分裂症状。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为主,辅以补肾益精、养心安神。
【组方】柴胡、枳壳、白芍、半夏、陈皮、茯苓、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萸肉、当归、酸枣仁、炙甘草。
调理一月后,家属反馈患者睡眠质量提升,胸闷腹胀减轻,情绪稍稳。
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继续用药三个月。
此时,患者目光逐渐有神,言语逻辑开始恢复,幻听大幅减少,食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生活基本能自理。
后又巩固两月,诸症皆消。在此案例中,熟地黄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患者因长期劳累和熬夜,肾精严重受损,脑髓失养,导致精神功能衰退。
重用熟地黄,配合山萸肉,从 “肾精 - 脑髓 - 神志” 关键链条入手,为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奠定基础;
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半夏、陈皮、茯苓、石菖蒲化痰开窍,改善胸闷、幻听等症状;
当归、酸枣仁等养心安神,调节睡眠和情绪。
整个方子协同作用,打破 “肝郁 - 痰阻 - 肾虚 - 精神失常” 恶性循环,做到身心同治。
当然,中医强调 “因人而异”,具体运用需结合患者个体体质辨证论治。
来源:中医范军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