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558年以前,那是1467年,大明王朝的成化三年,明英宗皇帝的二儿子德王朱见潾一行前呼后拥地来到济南就藩。他还未到济南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珍珠泉为中心修建德王府。按照朝廷规制,“定亲王宫城,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
话说558年以前,那是1467年,大明王朝的成化三年,明英宗皇帝的二儿子德王朱见潾一行前呼后拥地来到济南就藩。他还未到济南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珍珠泉为中心修建德王府。按照朝廷规制,“定亲王宫城,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大明会典》卷一八一《工部·亲王府制》)德王府在元代济南公张荣府邸原址扩建而成。岂料,拆建刚一开始,就碰上了一个“钉子户”,宁死也不肯搬迁。
这位“钉子户”的户主姓毛,行二。按照王府规划,宫城西北角毛二巷里毛二的老宅子必须搬迁,否则,宫城就不方正规整。王宫予以高价收买毛宅,毛二不但不买账,还以死抗争,在六月一日那天投大明湖自杀了。下属把这件事告诉了德王朱见潾,德王为了显示自己关心民瘼,特意批准将王府宫城削去西北角以“示俭,且旌过焉”,因而建成的德王府终缺西北一角。后来,明末诗人王象春记录道:“至今每六月一日,则举巷闻鬼哭,不数日而墙圮,盖毛以是日死也。”王象春认为,这是“匹夫此鬼,结冤不散”,还特意为毛二写诗以超度亡灵,诗曰:“咸阳宫阙已成尘,毛二蜗居可认真。鬼哭城崩当六月,几时秋雨灭青磷。”(《齐音·毛二巷》)
建成后的德王府,虽然独缺西北一角,但宫城内依旧是楼台亭榭,金碧辉煌,石桥曲径,奇花异木。此地虽仿若人间仙境,却成了老百姓难得一进的“禁地”。明代“真儒名世”济南人刘敕(1560—1639)为编纂《历乘》一书,曾到德王府考察,按他亲眼所见的的描述是:“德藩有濯缨泉、灰泉、珍珠泉、硃砂泉共汇为一泓,其广数亩。名花匝岸,澄澈见底;亭台错落,倒影入波;金鳞竞跃,以潜以咏;龙舟轻泛,箫鼓动天。世称人间福地,天上蓬莱,不是过矣。且当雪霁,白云缭绕,下接水光,上浮天际,宫殿隐隐在烟雾中,宛然如画,真宇内未有之奇也,故贵人词客莫不咏觞于此。”(《历乘》卷十五《风景纪》)此时,王府内城有四个门,分别是:正门(即南门,今院前大街北端)叫“端礼门”、东门叫“体仁门”、西门叫“遵义门”、北门叫“广智门”(俗称“后宰门”)。按照明代王城统一规制,王城外修有外城,也称萧墙或者红墙,同样开有四门,即“王城之外周垣,四门”(《明太祖实录》卷一二七),四门名称与内城四门相同。
时至今日,人们在游览珍珠泉时,谁还能想起发生在毛二巷这段以死抗拆迁导致“宫城独缺一角”的故事呢?(作者:张继平)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