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城每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前后,平均气温大约15℃至20℃,即使晴空万里,空中飞絮纷纷扬扬如飘起的“雪花”,故有“五月雪”之称。据报道,北京年平均“雪日”约20天,有的街区“降雪量”还不小,僻静无风处地面能积起厚厚的一层。我在紫竹院公园中一块草地上曾量得六七
▌林之光 著
北京城每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前后,平均气温大约15℃至20℃,即使晴空万里,空中飞絮纷纷扬扬如飘起的“雪花”,故有“五月雪”之称。据报道,北京年平均“雪日”约20天,有的街区“降雪量”还不小,僻静无风处地面能积起厚厚的一层。我在紫竹院公园中一块草地上曾量得六七厘米的厚度。飞絮特大的时候,还直往行人和骑自行车者鼻孔、眼睛里钻,给人们造成了很多麻烦。年轻人提早做一回白发白胡子老人还是小事,许多人不得不戴上口罩,居民也不敢开窗户,严重时飞絮还会引起人体过敏,引发和加重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2019年5月4日,合肥还因飞絮引发了火灾。据实验,10平方米飞絮遇明火,2秒钟内烧尽。
原来,这种“雪花”般的飞絮主要是街道两旁行道树雌株毛白杨和雌株柳树花序上种子的毛絮(雄株没有飞絮),种子靠它到处飞扬,传播繁殖。这两种树是北京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绿化和防风沙而集中推广的、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的主力绿化树种(杨树高可达30米)。毛白杨的毛字也正是由此而来。这种毛絮比真雪花还轻,下降速度更慢,所以更易形成漫天飞舞的“大雪”,落在地上还常常会形成无数絮球随风滚动的有趣景象。所以,历史上才有东晋才女谢道韫形容下雪“未若柳絮因风起”以及宋代石懋形容飞絮“去日飞球满路旁”等有趣的故事。
毛白杨在我国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栽培历史,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枝叶稠密,夏季遮阴良好。杨树使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升高了10米之多。柳树不仅树形婀娜,景观效果好,还发叶早、落叶晚,可使北京绿色的“春秋”两头共延长1个月之久。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计,目前全市尚有毛白杨雌株约200万株,柳树雌株约120万株。
为了消灭飞絮,北京市从1993年起就培育不生絮的柳树品种和推广雄性毛白杨,号称“百万雄杨绿北京”。此外,北京市还通过给雌性柳树注射“生育抑制剂”、“高位嫁接”和剪枝等技术减少柳絮,以及绿化地面以减少“二次飞絮”等。北京市现已建立486个多絮小区的监测网络,每遇飞絮,通过80条线路及时用高压喷水车和雾炮车喷水冲刷、速降飞絮。还有,北京市已培育出近30万株无花雄毛白杨,在未来3至5年内用于北京市工程绿化,等等。从2020年开始,北京市发改委等10个委局联手治理飞絮,发布飞絮天气预报等。总之,北京极大地减少“五月雪”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其实,我最早见到盛大的“五月雪”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哈尔滨。不过,哈尔滨纬度高,春季气温低,杨柳发叶开花迟,因此,在哈尔滨见到“五月雪”是在六月。这就是当地谚语“正月梨花白,六月雪花飘”的来源。“正月梨花白”是指冬季正月梨树上的积雪,出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开“花”,夏季飘“雪”,对比鲜明。 (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