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要给爸妈凑体检费,下要给孩子交兴趣班学费,每月工资刚到账,房租、水电、物业费先划走一半,剩下的钱连买杯奶茶都得犹豫——“这杯25,能买三斤苹果呢”。别听那些“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鸡汤,没攒下的钱,赚再多也像漏勺里的水,哗哗就没了,咱普通老百姓的底气,就
咱们普通人过到中年,哪一个不是被生活推着往前走?
上要给爸妈凑体检费,下要给孩子交兴趣班学费,每月工资刚到账,房租、水电、物业费先划走一半,剩下的钱连买杯奶茶都得犹豫——“这杯25,能买三斤苹果呢”。别听那些“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鸡汤,没攒下的钱,赚再多也像漏勺里的水,哗哗就没了,咱普通老百姓的底气,就是手里那点攒下来的钱。
我之前有个朋友,总说“赚钱就是为了花”,去年双11凑单买了十盒面膜、五瓶洗洁精,还有两大箱卫生纸,说“反正都要用,打折便宜”。结果呢?面膜放了半年过期,洗洁精用到第三瓶就腻了,卫生纸堆在阳台占地方,最后搬家的时候扔了一半——你说这花的钱,不是跟打了水漂似的?后来她学乖了,买东西先算“能用多久”,现在去超市只买一周的菜,纸巾只买一提,反而省了不少钱,还不用为“囤货”发愁。
还有健身卡这回事,我同事去年办了张三千块的瑜伽卡,说“要瘦十斤”,结果只去了三次,就因为“加班太累”“天气太冷”放弃了,现在卡还躺在抽屉里,过期半年了。你说这三千块,用来买双舒服的跑步鞋,每天晚上去公园跑两圈,不是一样能锻炼?还不用受“必须去健身房”的约束——咱省钱不是抠,是不把钱花在“没用的仪式感”上。
你有没有过在商场试衣服的经历?
导购员一个劲夸“你穿这衣服真显白”“这版型就像为你做的”,你被夸得晕乎乎的,掏出手机付了钱,回家一穿——“怎么这么显胖?”“这料子扎皮肤”,最后衣服挂在衣柜里,半年都没碰过。我妈就从不上这当,她买衣服只看“是不是自己喜欢”,上次在商场试了件外套,导购说“卖得可火了”,她摸了摸料子,说“有点硬,我再看看”,转头去隔壁店买了件棉麻的,穿了三年还跟新的似的——“不是十足喜欢的东西,买回家就是占地方,花那钱干啥?”
还有车子这事,我堂哥之前非要买二十万的车,说“同学都开豪车,我不能输”,结果首付花了十万,每月还三千贷款,油钱保养费加起来,比打车还贵。后来他听了张姐的话,换了辆五万的代步车,说“能遮风挡雨就行,面子能值几个钱?”现在每月少还的贷款,攒下来给孩子买了台钢琴——你说这是不是比“开豪车”实在?
我自己也有过纠结的时候,去年618看直播间卖口红,“买一送一”,我盯着屏幕想“要不要买?”“颜色好像挺好看”,后来突然想起张姐说的“纠结的时候选不买”,就放下手机去做饭了。结果过了一周,我早忘了那支口红——你看,那些让你纠结的东西,根本不是“必须要”,只是一时的新鲜,买回家只会闲置,不如把钱攒下来,给爸妈买台泡脚桶,比口红管用多了。
最坑人的就是超前消费,我表妹之前总用花呗,“这个包才三千,分期每月还三百”“那套护肤品打折,先买了再说”,结果越欠越多,每个月发工资先还花呗,连给奶奶买生日蛋糕的钱都没有。后来她把花呗、信用卡全停了,买东西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是不是必须用?”“是不是真的喜欢?”“能不能用现有的代替?”现在半年下来,她居然攒了两万块,说“终于不用每天盯着还款日失眠了”。
咱们普通人的日子,哪有什么“一夜暴富”的奇迹?都是一分一分攒出来的,每一笔省下来的钱,都是给未来的自己盖的“安全屋”——孩子要上学,拿得出学费;爸妈要看病,拿得出医药费;自己想旅游,拿得出机票钱。省钱不是委屈自己,是把钱花在“真正重要的事”上,不是买那些放着落灰的面膜,不是买那些穿一次就扔的衣服,是买一份“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扛过去”的底气。
你有没有过为了省钱做过的“聪明事”?
或者有没有买了之后后悔到拍大腿的东西?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学学怎么把钱攥紧,把日子过踏实,毕竟咱普通人的幸福,就是手里有存款,眼里有希望。
来源:快乐的暖阳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