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帝王之乡?盘点中国四大帝王之乡,有你家乡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9 18:31 3

摘要:有时候跟朋友聊天,话题拐到祖宗十八代,总有人会拍着胸脯说,“咱们这地儿,可出过皇帝!”不过,说来也怪,真正“走上龙椅”的人,在泱泱五千年里居然没那么容易算清。有人查了半天,说中国有408位皇帝;也有人数到494。其实咱老百姓心里也清楚,这“皇帝”和“王”,哪个

中国最出名的帝王故乡,都有谁?

有时候跟朋友聊天,话题拐到祖宗十八代,总有人会拍着胸脯说,“咱们这地儿,可出过皇帝!”不过,说来也怪,真正“走上龙椅”的人,在泱泱五千年里居然没那么容易算清。有人查了半天,说中国有408位皇帝;也有人数到494。其实咱老百姓心里也清楚,这“皇帝”和“王”,哪个算哪个不算,历朝历代的笔头账都不一样—别说我们,皇帝自己也不爱细抠。可不论怎么算,每个自称“帝王之乡”的地方,都有闲不住的故事。

你可能想不到,中国的“帝王之乡”,到底是哪几块地方,哪一个说起来不带点传奇?是不是你老家排得上号?别不信,这就慢慢跟你唠一唠,可别怪我话长。

咱先说徐州。这地儿吧,在古书里算得上“风水宝地”。旁人眼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可徐州人自己从来不觉得日子安生过。你要问为什么皇帝爱扎堆儿出自这儿,十有八九还是因为穷惯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说白了就有点“谁家不缺钱,谁家孩子就不闹心”。徐州那片地界,祖祖辈辈活得都不容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服不行。

你要真追根溯源,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很多古代大腕根都扎在徐州。刘邦那个老混蛋,从徐州丰县的一户“穷苦人家”出来,打仗跑得比谁都快,最后又是他一举翻盘,成就了一代汉高祖。再看项羽吧,宿迁人,比刘邦还多几分豪气,但惜命如金,落了个乌江自刎。说起来,这俩人老家一个锅里蒸出来的。还有孙权,邳州出生。他南下称帝的时候,算不算想在“徐州帮”里多占个座?至于刘备,这位更玄乎,祖籍说是徐州丰县,可他心心念念的却是“三顾茅庐”的桃园兄弟情。不止呢,曹丕、朱元璋,祖档上都能扯上徐州点关系。你说这是巧合吗?还是这“龙飞地”真的埋了点仙气?

其实,徐州人自己多数也未必真懂,就像咱小时候听奶奶讲:“徐州人心里头有点‘不服天命’。”人生地不熟的客人,还真能听到徐州人唠叨自家的“帝王谱”。可多少人真记得,刘邦出征那年,还不是在村头柳树下磨刀的顽皮汉子一个,谁想着他能称帝?至于朱元璋,我总觉得他在淮北田埂里刮风下雨熬过那些荒年夜色,那劲头儿,根本不是生来当“皇帝”的,那是被活活磨出来的。

再往南,咱说到南阳。大河南这么大,凡是要排“帝王之乡”,南阳都得占一席。可你要问为什么?大多数人也就记住刘秀了。这个人,也算“后起之秀”,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操着南阳口音,混在白水河边,左邻右舍都看着这个孩子,不声不响,冬天还穿着单薄小衣裳——似乎也没什么帝王相。可谁知风水轮流转,刘秀后来一声“起兵”,改写了汉家的命运。南阳,成了跟洛阳比肩的“第二都城”,那会儿盛景,老南阳人提起来,两眼还发光:啥时候南阳又能这么风光一回?

有意思的是,南阳其实一直不缺故事人。出过卧龙,出过帝王,江湖上传说也好,正史记录也罢,家家户户门口摆的那块“刘秀洗马池”,总让人觉得,“我家是天子脚下”。当然啦,实际生活总没那么风光。你说那时候的老南阳,除了每年闹水患、挨兵燹,谁也保证不了明天饭碗里有没有米。也许正因为乱,反倒有人敢梦一梦“造反称王”的念头吧。

再往东一点,别忘了凤阳。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这话不是没来由的。讲实在的,要不是朱元璋,凤阳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县,贫瘠点,不起眼点,全中国这样的地方多了去了。朱元璋老爹,种地的,家里实在不宽裕,穷得有点掉渣。说句不中听的,凤阳人打小都学会了靠天吃饭,还要学会好强出头。

朱元璋就是在那种旷野田地里,一脚深一脚浅地混大的。瘟疫、战乱、饥荒,什么苦没尝过?他后来跑去当和尚,做过杂役,捱过饿,饿到打自己家亲戚的主意。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硬生生拧出了个人皇帝来。凤阳跟着沾了光,一夜之间成了“大明中都”,随便哪个庙宇,装得下来年新科状元的锦绣前程,也能容得下平头百姓的柴米油盐。朱元璋成了皇帝,他父母的坟入了皇陵,连他少年时的佛寺都多了层皇家气。凤阳乡人一说起朱皇帝,语气里有点自豪,也有点自嘲:“唉,咱也没别的本事,就是会生皇帝!”

说到第四个,得提一嘴邢台。燕赵大地,自古多豪杰。要说出皇帝,这地方也一点不含糊。你要细算,邢台出了几十号帝王,光后周那几位,一个隆尧县,就出了七个。后蜀的孟昶,说不定你小时候春节贴的春联,还是他发明的。那句“不欺上天”的《戒石铭》,谁看了不抖一抖心?可惜啊,这些大多是偏安一方的小王朝,真正能盖棺论定的“中央正统”,还是得数唐朝。

唐家的祖根,有一桩绕不开的旧账。李唐祖上,原本就在邢台隆尧一带扎过根。这说明什么?“北方草莽,南下称王”,你说是血脉传承也好,土气熏陶也罢,说不准哪块土砖砾石里,藏着后头一朝天子的野心。可别忘了,李渊李世民这些名字,既能在关中闹腾,也不会忘了给祖籍烧柱香。

说到这里,其实每个帝王老家的故事,都有说不尽的家常和琐碎。大江南北,物华天宝,总得落在某口井某条河。你想,五千年走下来的路,有多少地方都想争这“帝王之乡”的名头,光景变了,人心没变,家家户户都盼着自家那块田里,能长出个出息孩子。可这条路往往是九死一生。劈荆斩棘的,难;享富贵安稳的,稀罕。徐州、南阳、凤阳、邢台,这四地今天还没少有人拿“本地皇帝”做谈资。有些人只当是闲话,有些人念着能不能再来一个千古一帝。

说到底,这“帝王之乡”,是幸运?是折磨?还是只留给后人一片热闹的传说?你家乡要是也榜上有名,可别光高兴,想一想,光环背后有几多心酸,又有多少未竟的故事,留给了下世人打量猜想。哪一天,咱家门口要真出了个皇帝,你愿意吗?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