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宇宙浩瀚无垠,我们之于宇宙,好比浮游于天地,尘埃于大海。目前来说,可观测到的宇宙为460亿光年,而地球直径是12742.786千米,换算一下单位,也就是说如果地球变为了1cm,那么宇宙等比例缩小便是6.6×10¹⁹cm。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大小,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呢?是触手可及,还是依旧遥远浩瀚?
宇宙浩瀚无垠,我们之于宇宙,好比浮游于天地,尘埃于大海。目前来说,可观测到的宇宙为460亿光年,而地球直径是12742.786千米,换算一下单位,也就是说如果地球变为了1cm,那么宇宙等比例缩小便是6.6×10¹⁹cm。
用数字来解释太抽象了,我们没办法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尤其是这么大的数字。
那假设地球是1cm大小的模型,我国的边境长为2.28万公里,宇宙的大小,相当于这个1cm的地球,围着我国边境线摆上29亿圈。
这样一说,是不是直观多了?再来看看太阳系的情况。
在1厘米的地球模型旁,月球缩成了0.03毫米的银色颗粒,相当于硬币边缘的一粒细沙。这时你才会惊觉:原来地球和月球之间平均38万公里的距离,在缩放后竟比硬币直径还大10倍。也就是说,如果你站在缩小后的地球上,抬头望月,看到的将是距离自己3.8厘米外的微小光点。
那别的行星呢?比如,木星这个巨无霸行星,在模型中会膨胀到直径3.3厘米,相当于三枚硬币叠在一起的体积。而土星环的宽度则达到15厘米,足以环绕你的手腕一周。当八大行星以各自的比例呈现在你面前时,太阳系突然变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微型星际剧场。
将你的视角拉开,太阳系足足有150公里,注意,地球此时直径1cm哦。那么银河系呢?将太阳系再放入银河系中,此时的银河系直径仍然达到了74万公里。银河系的的直径,相当于北京到纽约,在这个美丽而深邃的漩涡中,1cm的地球正围着太阳公转和自转。
在银河系中,每秒钟都有约1000颗恒星诞生,每立方厘米的空间里漂浮着1.5个质子。并且,银河系中存在着约1000亿个类似太阳的恒星系统,而其中至少有200亿个拥有潜在的宜居行星。这意味着,在缩放后的银河系中,可能存在数百万个地球模型,但直到目前为止,人类连自己的家园都未曾真正离开过。
我们离真正探索宇宙,还差很大一步。
当我们将视线延伸到宇宙边缘,整个可观测宇宙在缩放后呈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尺度,直径约72.2光年,相当于从地球出发连续旅行127万年才能抵达尽头。
此刻的地球,我们眼中这颗磅礴的地球,在宇宙中好比一粒尘埃,而整个宇宙正在以73 km/s/Mpc的速度向外膨胀。
广阔的宇宙有无数未解之谜,距离我们130亿光年的GN-z11星系,正在以光速的16%逃离我们;暗物质构成的隐形网络像蜘蛛网般贯穿整个宇宙;
而占宇宙质能68%的暗能量,更是以一种反直觉的方式推动着时空不断撕裂。最可怕的是,我们至今无法确定宇宙是否真的无限大,它可能像气球一样不断膨胀,也可能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坍缩。
在人类历史的有生之年,能否窥探宇宙的一角呢?为此,我们不断努力着,但是理智告诉我们,未必。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引用资料:
[1]黄样, 冯齐康. (2024). “时光动画”:测出银河系暗物质晕形状. 自然·天文学.
来源:科学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