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三招臭棋,让大清水师输得有多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5 18:55 2

摘要:当高升号运兵船被鱼雷撕裂,700条人命瞬间被血红的海水吞噬,远在天津的李鸿章捏着俄国公使“必保平安”的承诺电报,整个人都僵住了,他寄予厚望的洋人调停,为何成了催命符?

1894年那个闷热的夏天,李鸿章自以为高明的三步棋,竟亲手把大清水师推向了黄海的修罗场。

当高升号运兵船被鱼雷撕裂,700条人命瞬间被血红的海水吞噬,远在天津的李鸿章捏着俄国公使“必保平安”的承诺电报,整个人都僵住了,他寄予厚望的洋人调停,为何成了催命符?

朝鲜半岛的夏日燥热难耐。1894年春,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朝鲜王室紧急向宗主国大清求援。

日本间谍早已潜伏汉城街头,东京内阁接到密报后狞笑:“机会来了!”六月初,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突然率四百士兵直闯王宫,刺刀抵住朝鲜国王的咽喉。

紫禁城里的光绪皇帝连发十二道急电,催促李鸿章火速增兵。这位执掌北洋二十年的老臣,却把全部筹码押在外国人身上

他先是恳求沙俄驻华公使喀西尼“勒令日本撤兵”,又向英国租借商船高升号运兵,以为挂着米字旗就能平安无事。

七月二十五日清晨,北洋水师的济远舰在丰岛海面发现三道黑烟。日本吉野号巡洋舰不宣而战,炮弹瞬间撕裂平静的海面。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吓得躲进船舱,竟下令挂起白旗逃命,把运送千名淮军的高升号商轮暴露在日舰炮口下。

当英国船长目睹日军屠杀落水清军时,他在航海日志里颤抖地写道:“海水被染成了红色...”

第一招臭棋在军械库里早已埋下。黄海大战中,定远舰巨炮怒吼着射出炮弹,却只在吉野舰甲板上擦出火星。

水手们抱着需要锉刀打磨才能塞进炮膛的劣质炮弹欲哭无泪,军火采购大权竟掌握在李鸿章外甥张士珩手中,这个蛀虫把炸药换成沙子,倒卖合格弹药给日本人。

更荒唐的是第二招战略误判。平壤城头硝烟弥漫,驻朝清军苦苦支撑待援。

李鸿章端坐天津衙门,坚信俄国军舰正驶向仁川港“主持公道”。日军却趁机完成合围,当平壤守将左宝贵战死的消息传来,李鸿章的调停美梦才被鲜血浇醒。

最致命的第三招在威海卫军港上演。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伤痕累累,李鸿章却严令丁汝昌“保船制敌”,把铁甲舰锁在港口当浮动炮台。

日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听说后大笑:“清国海军不过是纸老虎!”此时旅顺军港的工人正疯狂打磨炮弹,可丁汝昌连续十八次请战,都被李鸿章一纸电报挡回

当大雪覆盖辽东半岛时,日本步兵踩着冰面扑向威海卫。

李鸿章突然惊醒般调走旅顺守军拱卫奉天,留下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空城。日军在荣成湾登陆竟如郊游般轻松,转头就用清军岸防炮轰击港内的北洋战舰。

刘公岛上,来远舰大副张哲瀞砸碎望远镜,眼睁睁看着日军把龙旗踩在脚下。丁汝昌服毒前收到李鸿章最后指令竟是“相机行事”,这位曾巡弋印度洋的海军提督,至死都没等到出击命令。

更讽刺的是,当定远舰自爆沉没时,东京正强迫朝鲜签订《日朝同盟条约》,条约里白纸黑字写着“驱逐清兵,助朝鲜独立”。

马关谈判桌上,李鸿章捂着被日本刺客打伤的右脸,颤抖着签下条约。两亿两白银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财政收入,台湾岛在墨迹未干时就被割走。

而北洋水师的残骸正在威海海底慢慢生锈,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帝国的黄昏。

回头看李鸿章的三步错棋,步步踩中现代战争的致命穴道。当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的《海权论》震撼欧美时,这位洋务领袖仍把海军当成长城来用。

他花重金买来德国铁甲舰,却让不懂海战的亲信丁汝昌统率,战舰连实弹训练都弄虚作假。

最可悲的是陆海失衡的战略眼光。日军倾国之力打造舰队时,李鸿章的奏折里还写着“中土陆多于水,应以陆军为根基”

当联合舰队扑向大东沟,清军主力却在鸭绿江岸挖战壕,他们不知道日本工程师正测量渤海湾水深,准备直插大清朝的心脏。

丰岛海面的鲜血早已被海浪抹平,但黄海深处的定远舰残骸仍在警醒世人:一支不敢出港的舰队,不过是昂贵的铁棺材。

当旅顺炮台的克虏伯重炮调转炮口轰击自家战舰时,这个帝国最后的尊严,已随着硝烟消散在海风里。

渤海湾的潮水年复一年冲刷着刘公岛的铁码头,锈蚀的船锚与弹壳在泥沙中沉默。

当年李鸿章视察威海卫时题写的“海疆锁钥”石碑,如今成了游客拍照的背景板,当“保船”变成“保权”的借口,再坚固的锁钥也挡不住时代的洪流

历史证明:不敢亮剑的和平幻想,终将成为侵略者最好的炮弹。

来源:一夜丛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