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顿涅茨克的天,最近总是灰的。”刷到这条前线视频时,屏幕里先是安静,下一秒地面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狠狠按下,500公斤级的火球腾空,紧接着是3吨级的“大锤”——那已经不是爆炸,而是整块土地被直接掀翻。弹幕里飘过一句:“这不是打仗,是拆楼机。”
“顿涅茨克的天,最近总是灰的。”刷到这条前线视频时,屏幕里先是安静,下一秒地面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狠狠按下,500公斤级的火球腾空,紧接着是3吨级的“大锤”——那已经不是爆炸,而是整块土地被直接掀翻。弹幕里飘过一句:“这不是打仗,是拆楼机。”
确实,FAB-500和FAB-3000滑翔炸弹的名字听起来像机械零件,可落在地面就成了“拆楼机”。500公斤那一档,专挑乌军临时驻地、无人机阵地这种“软柿子”,一炸一个准;3吨那档更狠,混凝土工事在它面前跟纸板差不多。视频里能看到,炸弹落地前慢悠悠地滑翔,像快递签收前的最后一段路,签收人却是死神。
有人纳闷:俄军怎么像变魔术一样,炸弹扔不完?其实不新鲜,苏联时期攒下的铁疙瘩太多,现在加上卫星制导套件,老炸弹秒变智能弹,成本比新造导弹便宜一大截。生产线不用赶工,仓库里翻翻新就能继续丢,量大管饱,跟外卖满减券一个道理。
乌克兰这边呢?防空系统快被薅秃了。老式S-300打高空目标还行,对付这种“慢悠悠”却贴地滑行的炸弹,跟拿羽毛球拍接铅球似的。于是赶紧抱西方大腿,爱国者、IRIS-T、NASAMS排队到货,可到货≠到货就能用,雷达频率、弹药补给、操作培训,哪样不是时间?前线士兵的段子是:“等防空系统调好,炸弹已经先到家门口了。”
国际舆论场更热闹。联合国开会谴责,社交媒体骂战升级,可谴责挡不住炸弹下坠的速度。倒是军火商们乐坏了——这边FAB升级套件订单排到明年,那边西方防空系统卖脱销,战争成了最好的带货直播。
说到底,滑翔炸弹不是新鲜玩意儿,但它把“老库存+新技术+低成本”玩出了花。对乌克兰而言,难题不是“怎么打下来”,而是“打下来也心疼”——拦截弹比炸弹贵十倍,账怎么算都是亏。对普通人来说,更直观的感受是:战争越来越像一场精打细算的买卖,只是买单的永远是前线的人。
灰蒙蒙的天还会持续多久?没人知道。唯一确定的是,滑翔炸弹的轨迹划破了“技术改变战争”的滤镜——原来改变的不是战争,是算账的方式。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