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此类 “办不成事窗口” 在全国多地政府职能部门已陆续设立。群众在办理业务时遇到 “办不成事” 或 “疑难杂症”,可到该窗口登记,工作人员会详细记录,形成工单并转交专员协调督促相关窗口单位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聚焦群众困难,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
据法制视讯8月23日报道,近日,广东湛江某地公安办事窗口一块 “办不成事窗口” 的牌子引发网络广泛关注。
据法制视讯了解,这一窗口并非真的办不成事,而是为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 问题设立的。但这一窗口名称表述引发争议,有专家认为牌子文字不够规范,易产生歧义。
事情源于一位广东网友在社交媒体的发帖,他在当地公安办事窗口看到 “办不成事窗口” 告示牌,因名称特殊而感到疑惑。
帖子发出后,网友纷纷猜测该窗口功能,有人认为是供群众发泄情绪的地方,也有人推测是安排专人安抚办事群众情绪。
实际上,此类 “办不成事窗口” 在全国多地政府职能部门已陆续设立。群众在办理业务时遇到 “办不成事” 或 “疑难杂症”,可到该窗口登记,工作人员会详细记录,形成工单并转交专员协调督促相关窗口单位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聚焦群众困难,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百米”。
然而,这一看似用心的举措,却因窗口名称引发诸多争议。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不少人认为这个名称容易让人误解,觉得公安专设此窗口是在推脱责任,甚至有人调侃在这个窗口办不成事也无法投诉。
这种误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办不成事” 这一表述过于直白且消极,没有准确传达出该窗口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
对此,相关专家指出,该窗口名称表述不够规范,建议调整为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疑难杂症受理窗口” 等更精准的名称,以避免歧义。
广州市民许小姐也认为,带有引号的 “‘办不成事’窗口” 或许更易被公众理解。8 月 25 日,湛江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已针对窗口名称表述不规范的问题开展整改。
事实上,“办不成事窗口” 的出现,是政府部门积极作为的体现。它旨在解决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通过常规渠道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立这样一个专门的窗口,能够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在一些地方,“办不成事窗口” 已经成功解决了多起长期困扰群众的难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但是,一个好的政策或举措,不仅要有好的初衷和实际效果,还要注重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窗口的命名,应遵循规范的汉语表达,不仅不能任意简略词组搭配,也要考虑词语的性质,避免产生歧义。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一个不恰当的名称可能会引发公众的误解和质疑,从而影响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此次广东湛江公安办事窗口 “办不成事窗口” 引发的争议,给各地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在推出新的服务举措时,不仅要关注实际效果,还要注重细节,尤其是名称、宣传语等容易引起公众关注的方面。只有做到精准表述、有效传播,才能让好的政策真正惠及群众,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来源:闭着眼睛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