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与国际化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199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即在“3820”战略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努力使福州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
黄东仪
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却足以让一座城市完成华丽转身。
“现代化与国际化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199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即在“3820”战略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努力使福州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
福州,地处东海之滨、闽江之畔,拥有7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也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回望20世纪90年代初,彼时的福州发展困难重重,虽然是省会,但工业底子薄、财政压力大,没有高速公路、大型港口或大型机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一号召的提出,“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发了一座城市的无穷潜力。
远瞰福州。福州市水利局供图
三十年后,当我们再次审视这座城市,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8%以上、市民安全感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全国十大“大美之城”、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国际湿地城市……福州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接续奋斗,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地方实践中的精彩篇章。
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让连江挺进深蓝;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清下线;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接连举办……福州,963公里大陆海岸线已成为蓝色动能持续迸发的“黄金海岸”。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达7900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近20%,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从35%跃升到56%,让“数字福州”真正赋能千行百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会,福州高新区在全国178个国家高新区中,研发投入总强度居全国第15位,综合排名居第33位,跻身“国家队”第一方阵;打造以大学城、东南(福建)科学城为引领的科创走廊,重点建设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
国家级连江远洋渔业基地。杨柳州摄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十年来,福州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注重分好“蛋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995年不足50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42万亿元,增长超30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1以下,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上线“福你就业”零工服务平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首创“长者食堂+学堂”模式,服务“一老一少”;在福建全省首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市164家医疗机构提供医护上门服务,173家医疗机构提供家庭病床服务,让家更有“医”靠;建成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超90%,让850万市民享受触手可及的便利、近在咫尺的温暖。
老人们在长者食堂·学堂里学习课程。鼓楼微文明供图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福州在经济总量跨越1.4万亿元大关的同时,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全市共有1人获选、10人提名全国道德模范,9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让每一个榜样事迹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源泉;探索古厝“保下来—活过来—火起来”活化新路径,2024年,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突破5059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1300多个爱心茶摊遍布大街小巷,为过往行人提供饮水、休憩等便民服务,成为覆盖全城的文明服务网络;打造“一县一品”家风家教特色品牌,罗源县用畲族技艺传递家训,长乐区海洋文明碰撞婚俗新风等,一系列创新实践共同形成独具福州辨识度的家风建设矩阵。
市民游客聚集在三坊七巷观看公益演出。福州晚报供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获奖城市,福州发出“千园之城”倡议,全市超过1400座公园星罗棋布,森林覆盖率常年超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56平方米;打造了“气象精灵”智慧平台,提前预判极端天气,让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升50%以上;2017年,全市44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如今,139条内河已成为市民休闲的“水上福道”,福州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建设入围中国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构建“一区四湾、五带五廊多楔”山海一体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082.05平方公里;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变废为宝”的成功实践被联合国人居署网站作为“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向全球推广,彰显了中国方案的国际影响力。
福道在绿树丛中蜿蜒。林双伟摄
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2024年,福州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25家,同比增长23.9%;累计进出口3208.5亿元,同比增长2.1%。作为开放排头兵,福州立足福州新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开放平台,让越来越多“首试”“首推”“首创”“首倡”成为对外开放的坚实底气。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支点,中印尼“两国双园”已达成70余个双边合作项目,总投资超930亿元;中欧班列(福州)已累计开行61趟班列,所运货值超10亿元,货物品类达200余种,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战略支点”。
江阴港城经济区的集装箱码头。江阴港城经济区供图
当夜幕降临,闽江两岸华灯璀璨,映照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现代容颜。30年前播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来路,福州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现代化不是西方化,每座城市都可以走出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国际化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在保持特色中拥抱世界,在开放发展中造福人民。
让有福之州更好地造福于民。这一理念,正是福州30年发展历程一以贯之的主线。当老人在家门口的“长者食堂”享受暖心服务,当创业者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中追逐梦想,当新市民在这座包容的城市找到归宿,我们看到的是一座真正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从“后排就坐”到奋勇争先,从“纸褙福州城”到“宜居幸福城”,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之路不仅是经济总量的跃升、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让每一位市民拥有稳稳的安全感、暖暖的幸福感、满满的获得感。
潮起闽江,千帆竞发。福州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道路上勇毅前行,这座既有“国际范”又有“中国魂”、既有“现代感”又有“人情味”的城市,正在东海之滨续写新的精彩,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福州智慧、福州方案、福州力量。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