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7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财务公司捐资组织的2025年航空文化研学活动圆满落幕。来自贵州省紫云县猴场小学的10名苗族学生和陕西省西安市浐灞一中的10名藏族学生,在北京完成了为期5天的沉浸式研学,通过“历史溯源+科技实践+精神浸润”的立体化体验,深刻感悟新时
8月17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财务公司捐资组织的2025年航空文化研学活动圆满落幕。来自贵州省紫云县猴场小学的10名苗族学生和陕西省西安市浐灞一中的10名藏族学生,在北京完成了为期5天的沉浸式研学,通过“历史溯源+科技实践+精神浸润”的立体化体验,深刻感悟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
从历史到未来的精神接力
在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同学们通过1400余件展品系统学习了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史,当触摸到“歼20”真机模型时,同学们不禁发出感叹:“原来我们国家造的飞机这么厉害!”。在“航史印记”互动环节,同学们协作完成航空知识挑战,共同收集象征航空精神的战机印章。
点燃科学梦想
活动设置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在航模制作中,同学们手工拼装“歼35”战机模型,真实感受战机外形和功能;在水火箭实验中,同学们分组制作火箭,通过调整气动布局探索飞行原理;在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专业讲解员对风云卫星图像的解读,第一次从太空视角观察家乡地形;在遥感卫星地面站,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卫星天线,学习卫星遥感技术原理,体验目标物识别操作。
零距离感受航空魅力
在通航机场参观环节,同学们走进机库、塔台等核心区域,近距离观察飞机检修、航前准备等流程,接触通航产业一线,深化对航空领域的认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手握遥柄化身小小飞行员,穿越蓝天白云、草场河流,一览祖国大好河山,体会航空魅力。
厚植家国情怀
同学们乘车沿长安街巡礼,广场内,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以及正阳门城楼等建筑沿北京中轴线依次排列,每一处都充满了红色印记与深刻的历史意义。此时,天安门广场正在为“九三大阅兵”做着各项准备,当车轮驶过阅兵通道时,同学们激动不已,仿佛听到新型战机飞跃上空的轰鸣声,无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
航空报国薪火相传
在《蓝天铸剑》情景剧场,同学们见证了航空英模顾诵芬院士三次冒险登机观察故障的惊心动魄时刻。当演员重现顾诵芬用竹竿绑着镜子观察机翼气流、最终攻克技术难关的场景时,猴场小学的学生在观后感中写道:“顾爷爷说‘不彻底解决问题绝不罢休’,我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
航空主题影片《长空之王》,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试飞员的英勇无畏。“飞机撞鸟时的画面太震撼了,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浐灞一中的学生在日记中记录,“我明白了什么是‘宁可牺牲生命,绝不牺牲使命’。”
践行“爱心航空”的生动实践
多年来,公司始终践行“爱心航空”理念,积极落实集团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持续开展教育公益,本次研学是公司与猴场小学教育帮扶的第十一年活动,也是与浐霸一中“援藏微计划”的第三年活动,活动内容突出航空文化的“精神赋能”,引领两学校苗族、藏族学生深刻领悟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争做新时代的航空文化传承者。
航空文化研学之旅
五天的研学之旅虽已落幕,但梦想的种子早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那些写在便签纸上的稚嫩愿望、触摸战机模型时的惊叹眼神、仰望国旗时挺直的脊梁,无不诉说着这次旅程带来的蜕变。公司用“爱心航空”的温度,为山区孩子打开了通往蓝天的窗口;用央企的担当,在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道路上书写了“扶志+扶智”的生动注脚。
来源:看航空